【文/观察者网 柳白】
"二十年来持续推进的自力更生战略,打造了中国应对冲突的堡垒。"美国《纽约时报》11月3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建设自给自足,减少对西方进口的依赖,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稀土、抗生素原料、电气设备等领域建立起对西方"卡脖子"的能力,美国遏制中国已变得愈发困难。
文章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初期,美国官员普遍对可能被中国"卡脖子"不屑一顾。美国总统特朗普企图利用关税减少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并防止中国的"过剩产能"冲击美国经济。但他的努力遇到了障碍:中国早已在努力让自身经济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二十年来,中国一直在系统地追求经济自给自足,不仅掌握了可对美国经济施压的"卡脖子"要害,也让华盛顿更难遏制中国。比如今年,中国动用了最有力的"卡脖子"手段之一,也就是几乎完全控制全球稀土金属和稀土磁体供应,迫使美国达成妥协。

2025年10月29日,山东烟台港。中国稀土产业链与钢铁、有色冶金等体系高度耦合。 IC Photo
通过推动制造业自立自强,中国还在其他领域建立了"卡脖子"优势。中国是全球抗生素和其他药品原料的主导生产国,也是许多电气设备、低端芯片等产品的主要制造者。
如此一来,美国的报复手段更少了。为了迫使中国放松稀土出口控制,特朗普政府只能威胁限制中国仍高度依赖的少数美国出口产品,如飞机零部件。
文章注意到,今天,中方仍在进一步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提出"完善的产业体系有利于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广泛的产业基础可以打造"经济安全的堡垒"。
上月召开的重磅会议也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尚在广泛的商品领域依赖进口。当时中国生产的汽车、电信设备、发电设备和其他制成品难与进口产品媲美,这促使许多中国公司和消费者偏爱进口产品。
但从那时起,中国在这些以及许多其他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金壮龙去年7月表示,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布拉德·塞策说:"除美国公司设计但未在美国制造的最先进芯片外,中国已相当成功地逐步将美国产品排除出本国供应链。"
中方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令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对华挑衅尽数铩羽,其色厉内荏的本质也暴露无遗。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早前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直言,"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战中败北"。
他说,美国经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远远超过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这位美国总统严重失算,发动了一场注定输掉的贸易战,把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给搞砸了。
他感叹,中国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未来也将持续掌握着对美国的优势,美国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不仅是输掉了贸易战,还会在未来几年失去部分全球信誉和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