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正式公示,47岁的张译(本名张毅)通过一级演员(正高级职称)评审,成为中国演艺界又一位"国字号"表演艺术家。
这是继他4月"二封"华表奖影帝、包揽金鸡百花白玉兰后,职业生涯的又一巅峰时刻。然而,这位低调的演技派却在获奖后宣布"息影充电"--他究竟在追求什么?
一、一级演员有多难?张译的"职称之路"揭秘
1. 中国演员的"天花板"职称
一级演员是国家对表演艺术家的最高专业认可,享受正高级待遇,与教授、研究员同级。评审标准极为严苛,需考察艺术成就、行业贡献、社会影响等多维度指标。
近十年获评者不足50人,如陈道明、李雪健、巩俐等,张译成为最年轻的一批之一。
评审流程:需经北京市艺术系列高级评委会(2025年6月15日会议)投票,再经公示(7月29日-8月5日)无异议后生效。
2. 张译凭什么能评上?
作品厚度:从《士兵突击》史今到《狂飙》安欣,塑造超100个角色,涵盖军人、警察、市井小民等多元类型。
奖项全满贯:
华表奖×2(《我和我的祖国》《三大队》)
金鸡奖、百花奖(《悬崖之上》)
白玉兰、金鹰奖(《鸡毛飞上天》)。
票房号召力:主演电影总票房破200亿,推动主旋律商业化的标杆人物。
业内评价:"他证明了演技派也能扛票房,是中国演员少有的'艺术与商业双赢'案例。"--某资深制片人。
二、从"被劝退"到"影帝大满贯":张译的逆袭剧本
1. 早年挫折:曾被断言"不适合当演员"
因长相普通,报考中戏屡次落榜,最终进入战友话剧团,跑了10年龙套。
转折点:2006年《士兵突击》史今班长一角,一场退伍哭戏封神,从此崭露头角。
2. "戏痴"的极致付出
《一秒钟》:为演饥民,减重20斤,每天只吃一根黄瓜。
《悬崖之上》:零下40℃雪地拍摄,因缺氧昏迷,醒来后坚持实拍。
《三大队》:为演刑警程兵,跟随真实警察体验生活3个月。
3. 拒绝流量,坚守演员本分
不接综艺:"演员需要神秘感,过度曝光会伤害角色可信度。"
拒用替身:即使《红海行动》腿骨折,仍咬牙完成动作戏。
三、巅峰时刻选择"息影":他的清醒让娱乐圈惭愧
1. 二封华表奖后的惊人决定
2025年4月27日,张译凭借《三大队》再夺华表奖,却在获奖感言中宣布:
我会暂时停下拍戏,回归生活。演员不能离开土壤,否则永远是纸上谈兵。
2. 他的"隐藏式生活"哲学
隐身市井:"我现在能去人多的地方不被认出,观察真实的生活。"
陪猫、读书、走路:拒绝社交应酬,用最朴素的方式积累情感。
3. 观众为何更爱他了?
反差魅力:银幕上气场全开,私下低调如路人。
契约精神:"拿奖是对观众的承诺,演不好就是辜负。"
四、一级演员之后:张译的下一站
1. 新片动态
- 网传他将出演陈凯歌新片《伟大的战争》,但本人未证实。
闭关研读剧本:可能挑战历史人物或边缘题材。
2. 行业影响
给年轻演员的启示:流量易逝,演技永存。
推动行业变革:证明"认真演戏"也能赢得市场。
网友热评:
他让我相信,演员真的可以是一份神圣的职业。
内娱需要更多张译,而不是热搜明星。
结语:演员的尊严,他用20年证明
从龙套到影帝,从"不被看好"到"国宝级演员",张译的逆袭没有捷径,只有对表演的敬畏与死磕。当娱乐圈追逐流量时,他选择回归生活;当资本追捧快餐作品时,他坚持"慢工出细活"。
一级演员,不仅是职称,更是一个时代的标杆。而张译的故事,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