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防务博客》9月13日报道,欧洲局势愈发动荡,美国和加拿大刚刚在白令海联合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空海演习,F-35战机和加拿大军舰配合无间,专门模拟在北极高纬度环境下的作战。
别看演习地点偏远,其实距离俄罗斯远东门户非常近,明显是冲着俄罗斯来的,意在施加更大的战略压力。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俄白"西部-2025"联合军演刚刚拉开帷幕,演习中俄军还专门演练了用伊斯坎德尔战术核导弹对波兰进行报复性打击。
波兰也毫不示弱,调集了4万大军封锁与白俄罗斯的边境,三型重型坦克齐上阵,空军和防空系统全面进入实战戒备。
从东欧到北极,俄罗斯几乎是被两面夹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局部冲突了,局势正在逐步逼近"核门槛"。
俄方不仅把核导弹摆出来示威,还在不断加快核武部署的节奏,提升快速打击能力,说白了,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自己被多线压制到了极限,不得不靠核威慑来稳住局面。
但表面上看风声鹤唳,实际上各方都很清楚,真的要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其实并不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没有下场。
因为在地缘政治的博弈里,联合国五常只要有一个不参与,其他几方就难以真正撕破脸,而谁先动手,谁就可能让中国坐收渔翁之利,没人愿意当那个"冤大头",无论美俄哪一方率先打破僵局,中国都能迅速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北约也明白,如果和俄罗斯全面开战,欧洲必然深陷泥潭,美国不得不抽调印太资源支援,亚太战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俄罗斯同样清楚,一旦与北约擦枪走火,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势必进一步增强,现在的局面就是,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中国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那么中国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其实从俄乌冲突爆发起,中国就明确支持和平,坚持中立,既没有向交战双方提供军事援助,也没有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
中国始终保持战略距离和外交灵活性,这不仅让中国在全球外交场合赢得了极高的可信度,也让中国始终掌握着主动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是靠"模糊"立场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是靠清晰的战略思路和坚定的定力,全球很多国家都宣称中立。
但真正能像中国这样,既不被卷入战争,又能在关键时刻拥有多种选择的国家,几乎没有,而西方国家其实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想方设法把中国拉下水,但中国始终没有上当。
有人说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躺赢",但其实这背后是长期战略布局的结果,中国坚持不搞军事集团、不主动挑衅、不卷入代理人战争。
同时系统性地布局国内产业链、自主科技、粮食能源安全和军力现代化,正因如此,在全球局势动荡的时候,中国成了唯一一个有能力稳定全球的国家。
当其他国家因为冲突和混乱而陷入困境甚至崩溃,中国依然在稳步前行,这不是运气,而是长期积累和战略耐心的体现,中国始终用自己的定力和智慧,把自己放在了最有利的位置,不仅能规避风险,还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优选择。
总的来说,虽然这场大国博弈看起来是美国和俄罗斯在正面较量,但真正受益的却是中国,凭借坚定的战略定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
中国不仅没有被卷入冲突,还牢牢掌握了主动权,正是因为中国始终保持中立和理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稳步前行,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