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给你发红包,你拍张照片给姐姐看看好不好?"
去年暑假,淮安一个10岁的小学生小丽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东北"姐姐"的网友。开始时这位"姐姐"对她特别关心,还经常发红包给她,后来却开始让她发隐私照片。小丽没敢告诉父母,直到情绪异常被发现,才说出真相。这个"姐姐"其实是个东北男人李某,他用同样的手法骚扰了至少10个未成年女孩,最小的才9岁。
李某一开始用"发照片能赚钱"哄骗孩子,等她们拒绝后就威胁"不听话就把照片发给家长和学校"。很多孩子怕被骂、怕丢人,只能忍着。小丽父母发现后立刻报警,警方调查发现李某通过网络社交软件长期作案,最后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处他13年有期徒刑。
法官说,李某虽然没动手,但通过网络强迫孩子暴露隐私部位,同样构成犯罪。根据刑法规定,这种"隔空猥亵"和直接接触一样严重,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量刑会更重。
现在家长最该警惕的是,孩子上网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李某就是利用了孩子单纯、家长疏忽的漏洞。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拒绝陌生人,更不知道遇到威胁该找谁帮忙。有个女孩被骚扰后,因为害怕一直没敢说,直到被父母追问才吐露实情。
暑假是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除了溺水、车祸,网络风险更隐蔽。家长要多留意孩子上网情况,别只顾着管作业,也要看看他们加了什么人、聊了什么内容。如果发现孩子突然情绪低落、手机常锁屏,得赶紧问清楚。
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孩子要第一时间拉黑对方,告诉家长或老师。家长发现后别急着骂孩子,先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这些证据,然后报警。有些父母怕孩子丢脸选择沉默,结果害了孩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保护孩子不能只靠法律。学校要多教孩子网络安全知识,平台也要加强监控,比如发现有人私聊小孩发照片,系统能自动提醒或限制。现在有些社交软件连基本的安全提示都没有,害人害己。
总之,这事儿给所有人敲了警钟:网络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屏幕那头可能是个假装温柔的大人。家长别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放任不管,多问几句、多看两眼,或许就能阻止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