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调控让美国深刻体会到"卡脖子"风险,稀土资源对美国军工产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导弹制导、核潜艇推进等核心技术,为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格陵兰岛的资源被视为美国破解困局的"关键一环"。
美方近期的军事动作正是在对格陵兰岛及其宗主国丹麦施加压力,特朗普甚至不排除对格陵兰岛"动用武力"的可能,但丹麦政府始终态度坚决,未向美方压力妥协。
为维护自身利益丹麦和格陵兰岛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合作选择,格陵兰矿产部长就曾明确表示"不排除与中国作",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格陵兰依法开展矿产开发项目,皆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
面对美国的多重施压,中国立场始终明确,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尊重丹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丹麦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正当立场,中国始终坚持尊重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互利共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频繁以政治、安全等理由阻挠中资企业参与格陵兰开发,试图以强权手段排除竞争。
这种"强权拆门"与"规则敲门"的差异,格陵兰岛民众看得十分清楚,事实证明格陵兰人更愿意与尊重他们选择、遵循国际规则的合作伙伴打交道。
这场争斗其实很直白:美国一边把"末日飞机"开到格陵兰耀武扬威,一边公开喊话要把格陵兰变成自己的地盘,摆明了就是想把这块地方变成自己的军事基地和战略工具,为自己的霸权服务。
但格陵兰当地人根本不买账,他们不愿意被美国摆布,反而更愿意和中国合作,中国的做法也很清楚,就是尊重格陵兰和丹麦的主权,讲道理、讲规则,用平等合作赢得大家的信任。
说到底这不只是抢地盘那么简单,更是国际规则与强权政治之间的较量对比:美国靠强硬和威胁想让别人服从,而中国靠尊重和合作让别人愿意靠近,格陵兰人和普通老百姓心里都明白,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又只是想利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