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呢?氦气储量仅占全球0.1%,2023年前95%靠进口。这哪是卡脖子?简直是被人捏住了气管。2022年俄乌打架时,氦气价格飙到500美元一立方,美国佬数钱数得手抽筋,我们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稀土再厉害,对方一招氦气断供,我们的芯片厂就得停工,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全得变废铁,这买卖太不划算。
但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五年暗战,我们硬生生把美国这张"大王"撕成了废纸。
先说技术突围。2023年珠海那套真空提氦装置一出,纯度直接飙到99.9998%,把美国技术甩出十八条街。再说资源布局,我们在非洲坦桑尼亚插旗,跟俄罗斯联手开发西伯利亚气田,活像古时候的合纵连横。最绝的是比亚迪的氦气回收系统,把洋人按立方卖的金贵气体,硬是玩成了循环经济。
稀土
结果如何?2024年美国仓库里堆着800万立方氦气卖不出去,价格暴跌三成。我们产能冲到4000万立方,占全球两成市场。"氦气"大王"废了,稀土"小王"才能放心打出去。"这哪是商业竞争?分明是给美国佬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颗钉子。
今年稀土管制令一出,华盛顿立刻换了副嘴脸。特朗普政府赶紧宣布访华,301关税91%被取消,芯片设计软件EDA和部分光刻机也解禁了。但美国佬也没闲着,在巴西、南非到处挖矿,德州还建了稀土加工厂。可惜这些布局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南华早报》称,"需要数年才能见效"。我们手里还攥着更狠的后招:随时可以收紧出口许可,让他们的高科技产业一夜回到石器时代。
这场博弈看得人眼花缭乱。美国用氦气卡我们脖子,我们就用稀土反杀,顺手还废了他们的王牌。这不是什么妙手偶得,而是三十年磨一剑的苦功。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氦气突围到稀土亮剑,我们哪次不是在被封锁中杀出血路?
不过且慢高兴。美国在非洲的布局迟早要发酵,日本也在暗中发力。我们得抓紧搞替代材料,把Ga₂O₃、氮化硼这些备胎养起来。更要紧的是拉着"一带一路"兄弟们组局,把稀土市场做得更大,逼着美国佬不得不来谈判桌上低头。
看如今这局势,倒让人想起鲁迅先生那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国选择了前者,用三十年沉默换来今日的爆发。而美国那些老爷们,还在为滞销的氦气发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