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9日,中美两国第三轮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入第二天,双方首日持续约5个半小时的谈判未对外释放任何消息,凸显议题复杂敏感。从已有的细节来看,双方会谈走向如何?中美之间有哪些"硬骨头"要啃?关键议题又有哪些?美方在此关键节点对台湾问题作出新表态意在释放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7月28日,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这是会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握手。(图源:新华社)
谈判进入 "深水区" 专家分析:交底牌阶段,结果不会太快
当地时间28日晚上8点左右,中美结束第三轮经贸会谈首日磋商。据报道,当天的会谈持续约5个半小时。现场视频显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率领中方代表团先行离开会谈现场,代表团成员大多背着沉甸甸的双肩包,手提文件袋,谈判所涉及的内容之复杂可见一斑。其后,美方代表团领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等人也走出会场,径直走上一辆SUV,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等一同乘车离开。
外界注意到,对于首日的会谈,中美双方代表团都回避了媒体,也都未对外发布任何消息。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9日的例行记者会,也仅对会谈进行了简单回应。发言人表示,中美在瑞典举行的经贸会谈还在进行中。
分析认为,不对外透露信息显然是双方的约定,目的是为了预防对谈判进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实际上,会谈选择在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瑞典首相办公室及政府所在地--罗森巴德大楼举行也有同样的考量。与酒店等公众更容易接触到的场所不同,政府大楼的安保和保密十分严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凸显了中美经贸会谈的复杂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