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了,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现场首次公开

2025-08-05 15:00  头条

央视首次公开福建舰电磁弹射歼-15T的震撼画面,直接击碎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真实性的质疑。

军事爱好者苦等五年之久的"技术兑现日",终于在福建舰甲板腾空而起的舰载机尾焰中得到具象化回应--全球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在甲板设计、能源供给、舰机协同三大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

当歼-15T的阴影掠过福建舰甲板时,平直甲板上消失的滑跃式斜坡,暴露出比美军福特级航母更彻底的技术革新。不同于美国电磁弹射器需配套核动力系统,中国科研团队独创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在常规动力平台上实现了电磁弹射的稳定供能。这套由马伟明院士团队攻关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曾在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被标注为"国际领先",如今通过福建舰的实战化验证,证明我国已构建起完整的电磁弹射技术体系。

指挥员"2号位允许起飞"的口令背后,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精准协同的极致考验。电磁弹射系统需要1.5秒内将30吨战机加速到250公里/小时,瞬间电流超过8000安培,这对舰载储电装置、脉冲功率调节器的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相比辽宁舰滑跃起飞时受限于天气、载油量的先天缺陷,电磁弹射使歼-15T可满载9吨弹药起飞,作战半径从700公里扩展至1200公里,这意味着西太平洋绝大部分海域将被纳入打击范围。

甲板上若隐若现的歼-35轮廓,暗示着电磁弹射系统的兼容性优势。固定翼预警机、隐身舰载机、无人机多元混编的战术可能,将彻底改变以歼-15为核心的单一空战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在美海军F-35C尚未完全解决弹射适配问题时,中国双隐身舰载机组合可能提前形成"隐身突防+电子压制"的战场新形态。同步曝光的武装机器狼集群,更揭示出未来战争"航母编队外围警戒+无人装备抵近突击"的多维打击链条。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的成熟,实质是打破"动力决定论"的认知革命。当国际军事观察家还在争论常规动力航母搭载电磁弹射的可行性时,中国军工用中压直流技术和储能飞轮装置的组合拳,走出第三条技术路径。这套系统经过8年陆上模拟测试,累计弹射各型舰载机超过3000架次,可靠性数据达到99.7%,比美军福特级航母初期43%的故障率高出两个量级。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画面,恰似给持续十年的"中美航母竞赛"按下快进键。当美国第七舰队还在为伯克级驱逐舰撞船事故头疼时,中国海军已实现从滑跃甲板到电磁弹射的代际跨越。这种技术突进不是孤例,055大驱的全电推进、鹰击-21的乘波体设计,都显示出军工体系从追赶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可以预见,当福建舰结束海试正式入列时,第二岛链内的力量平衡将发生根本性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