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男子因脚痛请假 当日步数却超1.6万

2025-10-25 09:03  头条

一场由微信运动引发的劳动纠纷,判公司赔了11万多!、

脚痛请假,微信步数却飙到16949步!公司一口咬定这是"泡病假",反手一个开除处理!可法院的判决却让所有人直呼意外……

你敢信?请病假当天的微信运动步数,居然成了公司开除员工的"铁证"!最近,江苏一名卷簧工小陈就摊上了这么一桩离谱事--因为脚痛请假,微信步数却显示他当天走了近1.7万步,公司直接以"旷工"为由把他开除了!双方闹上法庭后,结局却惊天反转: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员工118779元!

一、 事件回顾:从扭伤腰到被开除,一场"步数罗生门"

这起纠纷的源头要追溯到2019年。小陈是江苏某公司的卷簧工,2月22日上班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当天就去医院看了病。

′2月25日,他向公司申请休假养伤,还提交了两家医院的病假证明,人事部门爽快批准。

3月4日至5日,小陈短暂返岗工作了两天,但3月6日腰部不适再次发作,医院诊断为"腰扭伤",他又提交了病假申请。

真正的矛盾爆发在3月18日:

· 小陈上午刚返岗,中午就因脚痛难忍,向生产经理请了病假。

· 他赶紧去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是"右足疼痛",医生建议休息一周。小陈立刻把诊断证明拍照发给了经理。

· 没想到,公司事后调取了监控和微信运动记录,发现他当天早晨跑步进厂区,微信步数更是高达16949步!公司据此认定他"脚痛是假,旷工是真"。

更让小陈寒心的是后续发展:

· 3月19日,公司要求他提交病假单、病历等原件,小陈解释"原件要留着后续看病用",愿意提供复印件,但公司坚持非要原件不可。

· 3月20日,他按约定去公司交材料,竟被保安拦在门外。

· 3月25日,他再次就医,被确诊为"跟骨骨刺",医生又开了三天病假。

· 4月3日,公司直接发出开除通知,理由赫然写着:"故意以病假为由骗取休假旷工"。

二、 法庭交锋:微信步数能否成为"病假造假"的证据?

被开除后,小陈愤而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裁决赔偿11万余元。公司不服,又把案子告到了法院。✏、

法庭上,双方针锋相对:

· 公司坚称"步数即证据":

他们拿出3月18日的监控视频和微信运动记录,视频里小陈"跑步进入厂区",步数接近1.7万步。公司认为,这足以证明小陈右脚正常,病假是装的。

· 小陈反驳"步数不等于健康":

他解释道,微信步数受多种因素影响,那天的步数可能是上下楼、在家活动或康复训练累积的,不能单凭步数多就断定没生病。更何况,他多次提交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医生甚至安排了腰椎平扫、摄片等检查,最终确诊"跟骨骨刺",这岂是步数能推翻的?

法院的判决一锤定音:

1. 证据链不足:法院指出,微信步数高可能源于走路、手机晃动甚至日常家务,监控中"跑步"也可能是赶时间,无法直接推导出"病情虚假"。

2. 医院诊断优先:小陈提供的病历、诊断书、检查报告等形成完整医疗记录,且经过专业器械检查,公司仅凭步数质疑医学结论,"显然依据不足"。

3. 公司程序失当:小陈已按流程提交病假材料,公司却强行索要原件、拒绝复印件,甚至在厂区阻拦员工入场,这些行为涉嫌滥用管理权。

最终,两审法院均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判决赔偿118779元。公司上诉也被驳回,维持原判。、✏

三、 深度剖析:企业权责边界在哪?步数监控是否越界?

这起案子看似是场"步数闹剧",背后却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企业用工自主权到底能延伸到哪儿?我们的隐私底线又在哪儿?

1. 微信步数≠健康监测器:

律师分析指出,微信运动数据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公司若将步数作为考勤或病假核查依据,可能触碰《民法典》划定的隐私红线--健康信息、行踪信息受法律保护,企业无权随意采集使用。

2. 企业管理别忘"人性化":

本案中,小陈的"跟骨骨刺"需要休养,但公司一味强调"步数矛盾",忽略了医疗诊断的权威性。真正健康的管理,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基础上,而非靠监控和猜忌维系。

3. 法院判决树立标杆:

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建安认为,此类判决为构建"健康友好型劳动生态"树立了标杆。企业有权核实病假,但必须遵循合理程序,更不能以管理之名侵犯劳动者尊严。

四、 网友热议:一边倒支持判决,吐槽"企业管太宽"

案件曝光后,迅速冲上热搜。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支持法院判决:

· "今天管步数,明天是不是要管心跳了?"

· "脚痛的人就不能走路吗?难道要躺床上一动不动?"

· "公司要是真怀疑,可以派人陪诊,而不是背后查步数!"

更有网友调侃:"以后请病假得先把手机锁柜子里,不然步数超标就完蛋!"

五、 律师提醒:员工请病假注意3点,企业管理谨防3坑

给打工人的建议:

1. 保留完整证据:病假条、诊断书、缴费单、检查报告一样不能少,最好拍照存档。

2. 及时沟通流程:按公司规定提交申请,若原件需自留,主动提供复印件并说明原因。

3. 遇纠纷依法维权:若被无理开除,果断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

给企业的警示:

1. 别把步数当证据:微信运动等数据难以证明病情真伪,盲目使用可能涉嫌侵权。

2. 制度要合理透明:病假核查应遵循医学常识,例如要求三甲医院证明、设立复核机制。

3. 管理权有边界:谨记《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时,应先调岗培训,而非直接处罚。

1结语:步数之外,更需"温度"

一场因1.6万步引发的纠纷,最终用11万赔偿画上句号。但它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当企业管理试图用数据量化一切,甚至侵入私人领域时,我们是否离"人性化"越来越远?

病假条不该用步数来赎,劳动者的尊严更不能被数字捆绑。毕竟,健康的劳动关系,从来不是"步步惊心",而是彼此信任、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