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若当选,可能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调整,包括重新评估萨德系统部署、推动朝韩对话等。这些举措有望缓解中韩之间的紧张局势,并为半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契机。不过,其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还需观察,且可能受到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国对李在明的表态持开放态度,欢迎韩国新政府从共同利益出发,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方明确表示,无论谁上台,都不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希望韩方坚持正确的对华认知,妥善处理分歧。
李在明(资料图)
此前李在明在公开场合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无论台湾海峡发生什么,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均与韩国无关。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只需把自己发展好,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说声"谢谢"就够了。这番表态没有任何问题,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说声"谢谢",也不过是李在明的一种比喻罢了,毕竟韩国企业与大陆和岛内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然而就是这样一番表态,却被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抓住不放,以此在电视辩论中猛批李在明是"亲华派"。
李在明(资料图)
此外,李在明深知,韩国出口产业哪根毛细血管离得开中国市场?贸然陪美国玩地缘对抗,只能自断财路。文在寅当年给中韩挺过萨德危机留下"三不一限",结果被右翼骂了个遍,但他任期的经济和外交成绩单反倒很漂亮。李在明明显认同这种"稳健渐进"的平衡策略,既不用对中国唱高调,也不用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国篮子里,这种方式,说穿了,就是小国求生的路数。如果有人非纠结"亲华""亲美"的帽子,这其实没什么意义。
韩国政坛的复杂博弈,也给李在明出了一道难题,从尹锡悦宣布戒严令到被弹劾,韩国政治在过去几个月里像坐过山车,执政党与在野党、宪法法院与行政系统、大法院与地方法院,各个势力都在角力。李在明本人的政治命运,也是这场博弈的缩影,从热门候选人到被起诉,再到二审无罪、三审发回重审,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现在,共同民主党内部空前团结,但国民力量党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可能继续通过司法、舆论甚至街头抗议,试图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