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民调出炉 高市早苗迎来三变数

2025-10-20 14:05  头条

"自民党-公明党"这块用了25年的政治招牌,9月14日说拆就拆。

招牌落地的声音还没散尽,日本政坛已经像被掀翻的麻将桌--牌面全乱,谁都能胡,谁也不敢先伸手摸牌。

先说最直观的一串数字:

朝日新闻15日民调,自民党25.3%,一个月掉3.8个百分点;公明党18.7%,一个月涨5.2个百分点,创三年新高。

一句话,选民把"分手费"直接打进了公明党的账户,自民党连分手体面都没保住。

为什么散户(选民)突然押注公明党?

道理跟股市一样--"利空出尽是利好"。

公明党先喊分手,等于把未来政策主导权卖了个期货价:现在看起来吃亏,反而赢得"不粘锅"光环。

自民党则像被前任当众甩巴掌,还被曝光录音:高市早苗私下跟麻生吐槽"公明党只会念经文"。

录音一出,5名内阁大臣连夜写"再考虑"便签,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甚至把辞职信存在草稿箱,只等10月1日临时国会开幕就按发送。

党内"反高市"派系干脆把岸田文雄请出来"喝茶",名义是"恳亲会",实际是"换马大会"。

牌桌另一边,在野党也没闲着,他们玩的是"限时拼图"--24小时内必须拼出"能让天皇盖章、能让美国点头、还能让预算过关"的半届政府,否则就得重新大选。

立宪民主党148席,日本维新会35席,国民民主党27席,共产党11席,无党派16席,谁缺了谁都不够233席的过半线。

于是,出现了三条暗线,72小时内随时可能引爆。

第一条暗线:维新会的"三把钥匙"。

每日新闻16日报道,维新会成立"联合评估小组",开出三把钥匙:

1. 修宪踩刹车--把自民党"90天修宪公投"方案直接冻到2026年;

2. 消费税改革回炉--把10%提高到11%的条款撕掉,换成"地方税返还";

3. 政策话语权--维新会要拿走"规制改革大臣"和"数字大臣"两个实权席位,否则免谈。

翻译成人话:我可以上车,但方向盘得给我一半,导航还得听我的。

第二条暗线:国民民主党的"两面押注"。

NHK17日独家爆料,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与立宪民主党泉健太14日夜密会90分钟,达成"有限度合作"备忘录:

首相选举第二轮,双方只推一个候选人;

但预算委员会、宪法审查会仍各唱各的调,俗称"可以一起打Boss,不能一起分装备"。

更微妙的是,日本商工会议所等经济团体已悄悄给国民民主党开了"政策研究费"--这笔钱不违法,却等于提前买了"应急保险":万一出现"无多数议会",企业界希望国民民主党当"制动器",防止左翼加税、也防止右翼暴走。

第三条暗线:共产党的"条件支持"。

共产党书记局长小池晃放话:"特定议题可以供票,但绝不入阁。

"

听起来像"只谈恋爱不结婚",实质是给任何潜在联盟白送11张选票--只要对方愿意在"安保三文件"里删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条款。

11席不多,却刚好是"过半"与"不过半"的生死线,等于把"和平宪法"当筹码摆上了桌。

三条暗线交叉,出现四种数学组合,每一种都差那么一口气:

A. 立宪148+公明32+共产11=191,还差42席;

B. 立宪148+维新35+国民27+共产11=221,还差12席;

C. 自民196+公明32+无党派16=244,看似够,但公明党已官宣"不回头",无党派也放话"价高者得";

D. 自民196+维新35=231,刚好踩线,但维新会三把钥匙一插,自民党得先"自宫"修宪,高市派宁肯重新大选也不肯松手。

于是,时间被压到极致--10月1日临时国会,10月4日指名选举,天皇10月7日要出国进行国事访问,预算案10月10日必须排期。

任何联盟若不能在72小时内亮出"首相人选+政策协议+阁僚名单"三件套,就会触发宪法第7条"内阁总辞→解散→大选"的连环雷。

经济界已经启动"无多数议会"应急方案:

1. 财务省提前准备"持续预算",防止政府10月关门;

2. 日本央行私下通知主要银行"准备流动性工具",防止债市踩踏;

3. 经团联发出内部通知,要求大企业"把2024年设备投资计划做成A/B两版",A版按自民党税制,B版按在野党联合方案。

一句话,资本在替政治做"双系统备份",谁上台都能秒切换,但前提是"别让我背锅"。

站在选民视角,这场博弈像看一场限时剧本杀:

凶手(经济困境)已经亮刀,

侦探(各党)必须在一夜之内拼完拼图,

观众(选民)手里握着复活卡(选票),

却没人知道天亮后复活的是侦探,还是凶手。

所以,接下来72小时,别只盯着"谁当首相"这种头条。

真正决定普通人钱包的,是下面三个"暗号":

1. 维新会要不要把"消费税回炉"改成"地方税返还"--这决定明年你买iPhone会不会多掏1万日元;

2. 国民民主党会不会接受"企业研究费"换"制动器"角色--这决定养老金投资组合里会不会多一堆高风险海外债;

3. 共产党那11票到底换不换得到"删除对敌基地攻击能力"--这决定自卫队未来买不买射程1000公里的导弹,而导弹预算一旦挤进一般会计,教育支出就得让位。

如果三天后有人告诉你"日本政治又稳定了",记得先翻一翻上面三条暗线的落地版本。

政治就像地铁末班车,表面看是"赶上"与"没赶上",实质差别是"你要在寒夜走多久"。

72小时后,谁上车、谁被留在站台,车票上写的不是名字,而是未来三年你交的税、你娃的学费、你爸妈的医保。

盯紧那三张车票,比刷一百条"首相换人"热搜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