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谈中国阅兵:美军需保持战略优势

2025-09-04 22:16  头条

看完中国阅兵,美防长绷不住了,怒斥拜登无能,扬言准备重建美军

9月3日,中国举办了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像东风 - 61 洲际导弹、各种无人机装备等等,齐刷刷亮相,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看完中国阅兵的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就坐不住了,又是对着媒体大骂上届拜登政府 "软弱无能",说拜登执政时的软弱才导致中俄越走越近;又是放出狠话,扬言要以 "历史性方式" 重建美军,找回美军的战斗精神,重塑美国的军事威慑力。

这里就有个大大的问号了,中国这场阅兵,全程都在强调"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怎么到了美国防长这儿,反应就这么大呢?先瞧瞧中国阅兵到底展示了啥。比如东风61洲际导弹不用多说了。

还有那些无人装备,可不是一两台随便摆摆样子,而是成体系的集群作战演示,靠先进的 AI 技术指挥协同,这种 "非对称作战" 能力,恰恰戳中了美军当下的痛点。

要知道,美军这些年也在搞无人机,可要么是单个执行侦察任务的机型,要么就是技术整合不到位,根本没法像中国这样,形成大规模的集群作战体系。

更值得细究的是,这些先进装备能顺利亮相,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工业链和科研体系在支撑。

反观美国呢,这些年制造业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像 F-35 战机,一半的零部件都得从海外采购,有时候因为供应链出点问题,交付时间能往后拖好几个月。

这么一对比,就很清楚了,中国展示的可不只是几件先进装备,而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硬实力。

这种实力,会不会让长期霸占军事霸权的美国,第一次切实感受到 "优势在缩小" 的焦虑呢?

再看看赫格塞思怒骂拜登政府"无能" 这事儿。

真的是拜登政府这一届任期,就把美军的优势给搞没了吗?

咱们仔细捋一捋时间线就会发现,美军的问题其实早就有苗头了。

奥巴马时期,美军大量精力陷在中东战场,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进度严重滞后;

特朗普第一任期,虽说喊着 "印太战略",可动不动就跟盟友闹矛盾,一个劲儿让盟友多分摊军费,结果搞得盟友们都不太愿意跟着美国干了;

到了拜登政府,问题更突出了,2024 年美军陆军征兵缺口高达 20%,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当兵,现役装备老化也严重。

这些问题,哪能全怪拜登政府呢?

赫格塞思把责任都推到拜登头上,怎么看都像是在 "甩锅"。

中国阅兵一结束,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中美军力对比上,美国民众心里肯定也犯嘀咕:"不是一直说美军世界第一吗?

怎么中国展示的装备看着更厉害呢?"

这时候把责任推给前政府,既能转移民众对当前政府的不满,又能给接下来要推行的 "增加军费" 政策找个合理借口,简直是一举两得。

那赫格塞思宣称的 "历史性重建美军",到底能不能实现呢?

美国的计划听起来挺唬人,又是升级 "金穹" 导弹防御系统,又是在太空和海空领域研发新装备,甚至还打算把 "国防部" 改成 "战争部",突出进攻性。

但咱们仔细分析一下,每一步都困难重重。

最关键的还是钱的问题,现在美国联邦债务已经突破 37 万亿美元,国会里反对增加军费的声音越来越大。没有资金支持,再宏伟的 "重建计划",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吗?

更让人觉得矛盾的是,赫格塞思在放狠话的同时,还特意强调:"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挑起冲突,做好准备是为了避免冲突,这点已经跟中俄明确讲清楚了。"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要是真的想避免冲突,那么美军为啥还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系统呢?

很显然,美国的"避免冲突",更像是 "用军事优势压制别人",你得按美国的规则来,不然就用军力威慑你,这种冷战思维到现在都没变。

其实,美国对中国阅兵的过度反应,本质上是 "霸权思维" 在作祟。

以前美国习惯了把军事优势当作"通行证",其他国家的军力发展都得围着美国利益转,一旦有国家展现出能和美国 "平起平坐" 的实力,美国就开始焦虑、恐慌。

但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挑战谁,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国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国际上争取更多话语权来保护自身利益。总之,就算赫格塞思再怎么骂前政府、再怎么喊 "重建美军",恐怕也挡不住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