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要做终局搏斗?100架阵风会成乌军救命稻草吗?(3)

2025-11-18 15:56  头条

维护方面也是个大麻烦,"阵风"每飞行一小时的维护费要2万美元,航电系统还特别复杂。

乌军之前因为都是用苏式战机,后勤体系完全不匹配,后面还得靠法国长期做技术支持。

而且,它隐身性能一般,难防俄军高超音速导弹,高端对抗中容易吃亏,

所以,就算阵风够强,到俄乌战场也难让乌军战力发生质变。

武器供应大比拼:美国才是真赢家

很多人以为法国是乌军武器最大供应国,其实压根不是。

数据显示,美国才是对乌军援最多的国家,光直接军事援助就超665亿美元。

德国和英国紧随其后,分别提供了114亿美元和101亿美元的武器援助。

法国这次200亿欧元的阵风订单看着唬人,但分摊到十年,年均份额远不如美国。

从赚钱角度看,美国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它不仅靠军援清空了大量过时武器库存,还带动了国内军工企业生产。

相比之下,法国更多是靠阵风订单打响国际口碑,长期收益不如美国直接。

乌军的武器体系里,更多的是美国的"海马斯"、德国的豹式坦克、英国的巡航导弹。撑起了乌军前线大半的补给需求。

战局走向:是终局博弈还是没完没了?

对乌克兰来说,有了"阵风"的承诺,底气更足,短期内不会轻易谈和。

但俄军也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针对性升级防空和电子战系统,抵消乌军优势。

从目前情况看,这不是"终局搏斗",反而像是"战争加码"的信号。

之前,俄乌主要拼地面和防空,接下来,空中对抗会越来越激烈。

但是,要想靠100架战机逆转战局,根本不现实。

俄罗斯这边,本土军工体系完整,战机和弹药能自给自足,打持久战更有优势。

而乌克兰则完全依赖外部援助,10年交付周期里,国际支持能不能持续还是未知数。

所以未来大概率的走向是,局部战场会更激烈,但整体还是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