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巴基斯坦选择继续使用RD-93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是后勤链条已成熟,二是对国产发动机稳定性仍存顾虑。但"5·7空战"的胜利与中式战机的大放异彩显然让巴军心态发生变化。歼-10C战机、霹雳-15导弹以及电子战体系的强大性能给巴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其对"枭龙"Block 3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持开放态度。
近年来,巴方多次传出采购歼-35隐身战机的意向,而歼-35正是国产发动机的"验证平台"。可以说,中式动力已不再是"潜在替代",而是"随时换装"。未来"枭龙"Block 4若换装国产涡扇-21,甚至推进双发改型也并非天方夜谭。更何况,RD-93的技术指标已经逼近极限,中国在推重比、燃油效率、结构寿命等方面的国产型号已实现超越。巴基斯坦若不及时更新,反而落后。
▲在空战中摧毁印军S-400防空导弹而一举成名的"枭龙"Block3
反观印度自己,自研发动机仍停留在"烧钱不出活儿"的阶段,采购的二手F-404、F-414发动机也需依赖美方许可。换言之,印度既无法自研,也无法全面掌握发动机外购的主动权。讽刺的是,其压制"枭龙"的逻辑恰是自己最难突破的短板。在国产武器自给率方面,中国已成功走出"心脏病"阴影,而印度却在俄制依赖与西方掣肘之间徘徊不前。这场围绕RD-93的外交施压,反映的其实是印度对自身军工发展困局的焦虑--当对手在装备、体系、战略三层面不断超越,而自己依旧在"别人的发动机"和"想象中的胜利"中打转。
说到底,印度施压俄罗斯断供RD-93发动机,既是对"5·7空战"后心理落差的反应,也是一种试图维持地区技术优势的焦虑回应。但现实是,"断供论"不仅无助于遏制"枭龙"发展,反而将催化中国动力系统的大步迭代,甚至可能促成巴基斯坦全面切换中制发动机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