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范围降温来袭!你那里下雪了吗?一定要保重身体!
12月10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明显降温,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为今年立冬以来新低,多地迎来雨雪天气。预计未来几天,多地气温仍将在波动中下行,将陆续创今年立冬以来新低。
大范围雨雪天气来袭
一地气温降幅超10℃
12月10日8时至12月11日6时,新疆沿天山地区、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雪或雨夹雪,新疆巴音郭勒、宁夏等地出现中雪;广西北部、湖南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出现中雨,局地大雨。
12月10日,甘肃省白银市出现降雪降温天气。
12月11日,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东部等地出现6~8℃降温,青海东南部气温降幅在10℃以上。
气温将创立冬以来新低
山西部分地区再迎降雪
今后几天,我国多地气温仍将在波动中下行,大部地区的气温将再下一个台阶,冷上加冷,多地将陆续创今年立冬以来新低。预计12月12日前后,最高气温将降至本次过程最低点。12月15日至16日,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
12月12日,新疆南疆盆地和西部山区、青海东部、甘肃南部、陕西中南部、山西、内蒙古中部、河北、北京西部、天津、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局地有中到大雪。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局地有中雨。
12月13日,新疆南疆盆地、青海东南部、山东半岛、川西高原北部、贵州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西南地区东部、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12月12日白天到夜间,山西全省多云转晴天,中南部有分散性的阵雪。值得注意的是,12月12日全省有4-5级、短时6-7级或以上西北风。叠加大风,风寒效应明显,体感温度更低,需做好防风保暖工作。
气温骤降引发病人扎堆
都有相同的"出血"症状
据新闻晨报报道,随着天气转冷,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忙得团团转,短短几天工夫,科室收治了十多个病人,原因竟然都是同一个--消化道出血,调出入院记录一看,几乎被刷屏了!这是怎么回事?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消化内科徐思楠医生介绍:"近期可能是由于天气转冷,消化道出血开始频繁,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50至80多岁。消化科短短几天已经收治了10多例,其中不乏大出血需要抢救,内镜下止血的患者。"
消化道出血原因更是五花八门,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贲门粘膜撕裂、肝硬化、静脉曲张等等都来了。
消化道出血病人一多,连带着输血科也一并忙碌了起来,单日用血量达到了2000ml。
消化道出血为何冬季频发?
消化道包括从食管到肛门整个空腔管道,任何部位的病变导致的黑便、呕血、便血等都属于消化道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还是由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所引起的。但是如果在进食动物内脏、血制品之后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这种情况则不属于消化道出血。
- 气温因素
冬季气温降低导致血管收缩,压力增大,血管曲张破裂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 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冬季人们常常喜食辛辣温热食物,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会使胃血流量增多,血管扩张容易引起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咖啡、浓茶、饮酒等也会增加胃酸分泌,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
- 活动因素
运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减退,加之冬季天气干燥,容易出现便秘,上厕所时用力过猛,就会让腹腔压力剧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加重甚至破裂,从而引发消化道出血。
- 药物因素
由于季节交替时身体易受凉感冒,服用的药物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等感冒药物),对胃肠道粘膜均有损害作用,易加重或诱发溃疡,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一要定期胃肠镜检查,早期发现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疾病,尽早治疗,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要检测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如阳性,需根除治疗,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溃疡、肿瘤等疾病发生。
三要注意饮食,不过度饮酒,对于平素有消化不良、胃炎等患者,少食用竹笋、笋干、柿子、山楂、辣椒等食物,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四要谨慎服药,例如服用退烧药、止痛药等应遵医嘱,不得过量。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长期口服抗栓药物者可加用保护胃粘膜药物,并密切关注大便颜色,如有黑便,及时就医。
五要提高自我健康意识,曾有消化性溃疡,发生过消化道出血、胃结石的患者,更需注意饮食,并且定期复查胃镜。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要定期复查肝脏B超、肝功能、HBV-DNA等,必要时长期抗病毒治疗,避免肝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