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投资银行Evercore 7月31 日爆料,即便美国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苹果也只能硬着头皮在印度继续组装iPhone。这家曾将印度视为"供应链避风港"的科技巨头,正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崩塌,而如何转嫁新增成本,成为行业焦点。
一、苹果为何"被迫"坚守印度?
产能转移已成骑虎难下之势。过去几年,苹果大力推动供应链多元化,试图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Evercore数据显示,当前约10%-15%的iPhone在印度组装,目标是到2025年底提升至20%以上。
然而,中国供应链短期内仍不可替代--高端零部件本土化率不足30%,Pro系列机型的良率与自动化水平差距明显,迫使苹果持续从中国空运核心元件。美国若同步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苹果将面临"两头受堵"的绝境,只能优先保印度产能维系全球供应。
地缘博弈下的被动选择。特朗普政府以"贸易公平"为由突袭关税,直指印度长期"高关税壁垒"问题。
但苹果早已深度绑定印度制造:富士康、塔塔等代工厂在当地投入巨资扩产,计划年产能达2500万-3000万部,若骤然撤离将引发巨额违约损失。更关键的是,苹果试图将印度打造为美国市场的"主力供应基地",目标2026年让印度产iPhone独占美国销售市场,这步棋已成战略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