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高层之间互动频繁,对华两通电话刚打完,特朗普政府就"趁热打铁",官宣了第4次中美经贸会谈消息,而且口风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些天,中美连搞三场高层动作,从防长通话到外长通话,如今美方又率先宣布了双方将在马德里举行第四轮经贸谈判的消息,互动节奏不可谓不密集。
特朗普政府急着推进经贸谈判,是顶不住压力的缓兵之计,还是真的想彻底解开跟中方的贸易疙瘩?
综合国防部、外交部和美国财政部消息,9 月 9 日董军防长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视频通话,9 月 10 日王毅外长又跟美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9 月 12 日,美方则宣布美国财长贝森特将在访问西班牙期间,与中方代表在马德里展开第四轮经贸谈判,而目前距离双方延长的90 天关税休战期,就剩一个多月了。
董军防长在与赫格塞思的视频电话会议中说得很明确:美方要从军事战略角度校正认知,找准两军关系定位,构建平等尊重、和平共处、稳定正向的两军关系。
董军防长强调 "不冲突不对抗是双方的底线",某种程度上是给经贸对话铺安全垫。背后的这笔账很清楚:美国军工离了中国稀土不行,比如 F-35 战机的永磁体,加工大多靠中国。要是军事再闹僵,中方继续收紧稀土供应,美军装备生产就卡壳了。
军事是 "灭火",外交就是 "定规矩"。王毅外长和鲁比奥通话时,重点说了两件事:一是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警告美方在该问题上务必谨言慎行;二是提醒美方是二战的战胜国,应该在新时期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开展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挑战,承担起大国应尽责任。
王毅外长说让美方承担 "大国责任" 的说法,也给经贸谈判定了 "务实" 的调子,别搞成 "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游戏。
可就算美方嘴上积极回应了中方的建议,实际上大概率还会说一套做一套。要知道,特朗普现在盯着 APEC 峰会可能的中美元首会晤,他总得先拿一些筹码稳住中方。
有了军事缓冲、外交定调,中美马德里经贸谈判的核心就清楚了,但美财政部所说的"贸易和解",看着更像 "各让一步",远没到 "彻底" 的份。
首先是关税休战延期。上次美方说要延到 11 月初,但条件是中方给稀土、买农产品,这些条件就是从军事需求来的。
这次延期很大程度上恐怕还是缓兵之计,对华关税没有全部取消,谈何 "彻底和解"?
以马德里经贸会谈,双方预计会谈到的TikTok交易案为例。美方之前逼字节跳动 11 月前剥离,不然就禁令,结果中方拿 "稀土" 施压,说反对 "强制技术转让"。
最后美方松口 "暂缓禁令",中方承诺加强数据监管。"暂缓" 又不是 "取消",这次会谈美方是否再翻旧账,谁也不敢保证。
这三场中美高层的互动本质是 "危机管控",不是特朗普对华战略变了,而是中美不愿把关系彻底闹僵,两国正在承受关系恶化带来的后果。
所以军事沟通解短期冲突,外交接触定长期底线,经贸会谈换现实利益,都是为了别让中美滑向 "全面对抗"。
而且特朗普有自己的小算盘:明年的中期选举,农业州要农产品出口,军工要稀土,他得靠经贸让步稳住这些票仓;另外,接下来的APEC 峰会,他迫切想跟中方元首见面,现在搞经贸谈,也是为了给元首会晤造好气氛。
中方也不亏:用经贸合作换安全领域 "减压器",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还守住了台湾、南海等核心利益的红线。
总的来说,这两通电话加经贸谈判,不是偶然的 "趁热打铁",是一套 "铺路组合拳"。为可能的元首会晤铺路,为美国中期选举铺路,也为管控中美分歧铺路。
特朗普说的 "贸易和解",顶多是 "有限妥协",结构性矛盾还在。接下来中美会不会有更多高层互动?马德里谈判能不能谈出真东西?还得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