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若羲】
特朗普39%高关税一出,让瑞士这个美国的长期盟友如同挨了当头一棒。
尽管瑞士联邦主席卡琳·凯勒-祖特尔、瑞士联邦副主席兼经济、教育和研究部部长居伊·帕姆兰紧急飞往美国举行会谈,但无功而返。8月7日,美国对瑞士的新关税正式生效。
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紧急访美,与鲁比奥会谈,但没见到特朗普。
瑞士经济会遭受重创吗?
瑞士一向给人以富裕安宁的印象。作为一个欧洲内陆国家,瑞士的国土面积还没有中国甘肃省大,其经济高度依赖贸易。2024年瑞士全国出口总额达到2830亿瑞士法郎,相较2023年增长3%。[1]瑞士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包括化学和制药行业产品、机械设备、手表和精密仪器。著名药企罗氏、诺华都将总部设在瑞士,劳力士、斯沃琪、百达翡丽更是享誉全球的瑞士钟表品牌。
美国是瑞士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24年,瑞士对美国出口量占其总出口额的19%。尽管美国与瑞士的货物贸易逆差接近400亿法郎,但瑞士是美国第七大外国投资者,约有500家瑞士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为美国50个州提供了50万个就业岗位。
瑞士对美国的累计投资额高达3070亿美元,超过对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投资额的总和。同时,美国企业在瑞士的总投资额约为2122亿美元,相当于创造了超过10.4万个瑞士就业岗位。[2]
此外,瑞士还于2024年1月单方面取消了对美国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出口到瑞士的99%的商品均可享受零关税待遇。总的来说,美国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对瑞士顺差,瑞士则在商品出口方面对美国顺差。
据瑞士私人银行Lombard Odier分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瑞士可以说是欧洲对美出口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在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的四个季度中,该国对美国的出口平均占其GDP的6.7%。[3]确实,强劲的对美贸易促进了瑞士经济的增长,但密切的贸易关系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向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无人幸免。
对瑞士各行各业的出口企业而言,特朗普祭出的高额关税意味着其在国际贸易中显著的贸易劣势--毕竟39%的高关税,是美国对欧盟产品加征的15%关税的两倍多。
2024年,瑞士制药业向美国出口额达到350亿美元,贡献了瑞士对美国贸易顺差的大头。此次加征关税虽然暂不涉及制药行业,但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瑞士制药业的头顶--据特朗普本人所说,他在与凯勒-祖特尔的对话中提到瑞士制药业"赚得盆满钵满"。[4]因此,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未来将对制药业的高关税作为与瑞士进一步谈判的筹码。而就在8月5日,特朗普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计划对进口到美国的药品征收关税,最初会收小额关税,但在最长1年到1年半的时间内将把税率提高至150%,最终升到250%。这是他迄今为止威胁过的最高税率。
在已经落下的39%关税大棒之下,瑞士钟表行业首当其冲。2024年,钟表行业向美国出口了价值约76亿美元的产品。瑞士钟表工业协会预计,美国客户仍将继续信赖"瑞士制造"标签,但关税带来的附加成本不可小觑,特别是瑞士法郎汇率走强,进一步推高了成本。[5]
有媒体分析,瑞士出口的高附加值商品客户群通常对价格波动不太敏感,且高端钟表品牌通常利润率可观。但如果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可能会转而青睐其他品牌。[6]此外,中低端品牌价格敏感度更高,相较于高端品牌有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那么,美国加征关税会不会给瑞士带来一场经济危机?帕姆兰表示:"总体而言,我们没有面临像新冠疫情那样的局面……但对于一些出口到美国占50%的企业来说,这段时间将非常艰难。"[7]
虽然凯勒-祖特尔一行访美无功而返,但瑞士联邦委员会仍未放弃谈判。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国务秘书被派往华盛顿游说,并提出了新提案。尽管方案内容不得而知,但外界纷纷猜测,瑞士政府很有可能将增加对美投资作为谈判筹码。此外,瑞士政府重申将继续使用美国装备来加强本国防空能力。
在谈到瑞士政府是否考虑采取对等措施并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时,帕姆兰连忙表示,对于瑞士这个拥有900万人口、并面向3.41亿人口(美国)市场出口的国家而言,冲突升级并不符合国家利益。[8]换言之,在市场规模相差悬殊的前提下,针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意义不大。
尽管瑞士政府表示出积极谈判的态度,但加征关税的消息一出,民意沸腾。许多网友在《日内瓦论坛报》的新闻报道页面下留言,纷纷表示要抵制美国货,呼吁政府终止与美国国防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达成的F-35战机订单。
瑞士网民在《日内瓦论坛报》网站留言呼吁终止F-35战机订单、对美国产品加征50%关税、不再前往美国旅游、抵制美国产品
也有网友感叹:"瑞士多年来一直自视过高,这不过是自食其果罢了。在与欧盟进行双边谈判的时期,我读到许多评论认为,我国经济实力足够强大,无需签署协议,可以直接与'与我们同等水平'的更'友好'的伙伴进行谈判,如中国、英国,以及……我们的美国朋友。回到令人遗憾的现实,瑞士只是他们眼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岛。"
瑞士网民在《日内瓦论坛报》网站留言,感慨瑞士自视甚高导致自食其果
瑞士还是中立国吗?
在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无差别打击下,外界可能想起瑞士除了富裕以外,还有另一个为人所知的标签,就是中立国身份。自1815年起,瑞士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一个正式中立国家。
然而,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瑞士参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与北约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下开展多项合作,这种种举措引发了海内外针对瑞士中立国身份的激烈讨论。
面对外界质疑,2022年2月28日,在瑞士联邦委员会关于决定采纳欧盟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瑞士联邦主席伊格纳齐奥·卡西斯与另外三位联邦委员会成员就曾回应:"中立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是外交、安全和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必须适应当前的政治环境……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联邦委员会所作出的决策,如采纳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均与瑞士的中立政策相容。"[9]
瑞士政府的回应并不能打消社会各界对瑞士中立立场的质疑。以瑞士人民党为首的民族主义右翼势力主张严格执行中立政策,甚至发起了一项力求维护中立的公民倡议。
瑞士伯尔尼老城。作者供图
瑞士人民党法语区妇女主席玛丽-贝尔特朗德·杜埃撰文指出:"在美欧的推动下,我们的当局不敢坚持立场,被迫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最令人惊讶和震惊的是,瑞士通过默许,让美国方面核实其是否确实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通过这种行为,我们的联邦委员会实际上接受了美国的干涉,并忽视了瑞士的主权。瑞士如今已成为一个联盟的一部分,这完全违背了中立的定义。"[10]
高关税将如何影响瑞士人的生活?
面对美国关税的上涨,联邦委员会预计瑞士经济增长将放缓。当地时间8月7日下午,凯勒-祖特尔和帕姆兰宣布了联邦委员会的应对方案,主要依靠部分失业来缓解企业压力。
"部分失业"即缩短工作时间,旨在在企业业务暂时下滑期间保留就业岗位、避免裁员。企业因业务缩减而使工作时间低于法定工作时间、但不打算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时,可申请部分失业救济。瑞士的失业保险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承担部分受缩短工作时间影响的员工工资费用。通过部分失业,雇主可节省人员流动成本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劳动力。员工则可避免失业,保留与劳动合同相关的社保,避免养老金断缴。[11]
在瑞士,部分失业通常为期12个月,现已延长至18个月,并有可能进一步延长至24个月,目前瑞士议会相关委员会已批准了相关计划。帕姆兰表示:"部分失业将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度过难关。它将暂时缓解关税的影响并保护就业。"此外,一系列其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出口的措施仍在讨论中。[12]
由于39%关税宣布不久,高关税对瑞士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还暂未显现出来。但可以确信的是,瑞士消费者们在超市货架上看到印有"美国制造"字样的商品时,内心一定五味杂陈。
实际上,尽管瑞士早在2024年就单方面取消了对美国工业产品的进口关税,但从消费习惯上来说,瑞士人对瑞士制造的本地产品仍十分忠诚。
据笔者观察,在瑞士这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瑞士民众反而崇尚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在日内瓦,尽管连锁超市遍布每个街区,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对很多瑞士人来说,每个周末到露天市场选购本地农场供应的蔬果蛋肉、家族面包房烘烤的传统糕点,早已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在他们眼中,本地产品意味着更加有机和天然的生活方式,同时可以支持本地居民传承传统农业和手工艺。
瑞士Versoix巧克力节上展览的巧克力雕塑。作者供图
由于日内瓦处于瑞士与法国边境,考虑到法国物价低于瑞士,许多人包括我在内的国际学生经常为了省钱而前往法国境内的超市采购食材。但瑞士朋友们很少加入,他们总是礼貌地表示,瑞士本土产品管控严格,即使是超市里最平价的那一档,也可以让人在消费时对食品安全毫无顾虑。
瑞士日内瓦卡鲁日老城的周末集市一角。作者供图
瑞士人对本国产品的忠诚信仰,既离不开瑞士严格的生产标准,也与瑞士各行各业身体力行的乡土教育密不可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寸土寸金的日内瓦市中心,仍保留着一座传统农场。
日内瓦市中心的农场Ferme de Budé。作者供图
这座农场最早曾是18世纪某乡村庄园的一部分,如今虽然规模不大,仅有半公顷,却种植着各种瓜果蔬菜,还有设施完备的大棚。农场除了售卖自有产品外,还成为日内瓦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纽带,提供来自其他农场的水果、蔬菜、杂货、奶酪和面包,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地自产的有机产品。除此之外,农场还承担起公共教育的职能,定期为居民举办参观团以及有机产品工作坊,大大拉近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
瑞士人对本国产品的自信根植于国民教育之中,这种认同感恐怕是"美国制造"凭借零关税也难以动摇的,但也正因如此招致了特朗普的不满。在关税大棒的冲击下,瑞士能否继续保持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面对外部压力,瑞士人对本土品牌的忠诚度只会更加坚定。
注释:
1,https://www.bazg.admin.ch/bazg/en/home/topics/swiss-foreign-trade-statistics/daten/kennzahlen.html
2,https://www.eda.admin.ch/content/countries/usa/en/home/representations/embassy-washington/embassy-tasks/wirtschaft-finanzen/swiss-u-s--economic-relations-.html
3,https://www.lombardodier.com/insights/2025/february/swiss-exports-look.html
4,https://www.nytimes.com/2025/08/08/business/tariffs-switzerland-trump.html
5,https://www.tdg.ch/economie-le-made-in-switzerland-prend-une-gigantesque-claque-167439964902
6,https://www.blick.ch/fr/suisse/droit-de-douane-les-cantons-suisses-les-plus-touches-par-les-39-id21116355.html
7,https://www.tdg.ch/droits-de-douane-voici-ce-que-veut-faire-le-conseil-federal-638314566899
8,https://www.tdg.ch/droits-de-douane-voici-ce-que-veut-faire-le-conseil-federal-638314566899
9,https://www.eda.admin.ch/eda/en/fdfa/fdfa/aktuell/newsuebersicht/2022/03/neutralitaet.html
10,https://lesobservateurs.ch/2024/08/05/il-nest-pas-trop-tard-pour-que-la-suisse-redevienne-un-pays-neutre/
11,https://www.seco.admin.ch/seco/fr/home/Arbeit/Arbeitslosenversicherung/leistungen/kurzarbeitsentschaedigung.html
12,https://www.tdg.ch/droits-de-douane-voici-ce-que-veut-faire-le-conseil-federal-63831456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