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中国邻居对美"低头",答应了美要求,特朗普政府对华摊牌:不准中国买俄伊石油
据报道,前不久,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坐在白宫宴会厅里,面前摆着一份刚刚签署的贸易协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菲律宾接受19%关税--感谢总统先生成为强硬的谈判者!"
而马科斯则对着镜头微笑,强调"美菲友谊"。但细心的记者发现,当特朗普突然提到"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华"时,马科斯的笑容僵了一瞬。
这一幕,成了近期美国"关税外交"最生动的注脚。短短几天内,特朗普政府接连拿下菲律宾、印尼、日本三个中国邻国,逼它们在关税问题上让步。表面上看,美国似乎正在编织一张针对中国的贸易包围网。但仔细拆解这些协议,你会发现,所谓的"胜利"背后,藏着更多耐人寻味的算计--而中国的应对,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沉稳。
特朗普(资料图)
马科斯这次访美,原本是想争取更优惠的关税条件。4月时,美国对菲律宾征收的是17%的"对等关税",但到了7月初,特朗普突然威胁要将税率提高到20%,直接瞄准菲律宾的电子和服装出口--这两大产业占菲律宾对美出口的半壁江山。
最终,马科斯带回去的协议是: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征收19%关税,而菲律宾则对美国商品开放市场,实行零关税。乍一看,这比最初威胁的20%"优惠"了一点,但实际上,它比4月的17%还要高。换句话说,菲律宾的出口商未来将承担更高的成本,而美国商品却能长驱直入菲律宾市场。
马科斯政府试图淡化这一协议的负面影响,强调"菲律宾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但国内的反应并不乐观。菲律宾电子产业协会的负责人私下表示:"19%的税率会让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部分工厂可能不得不迁往越南或印尼。"而农业团体则担心,零关税开放市场后,美国低价农产品将冲击本土农民的生计。
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马科斯签署协议之际,特朗普突然放风称"可能访华"。这一表态,无疑是在提醒马科斯:美国并非只有菲律宾一个选择。
特朗普(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