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成为中秋晚会主持人 恶心一幕出现

2025-10-09 14:39  头条

今年中秋晚会结束后,网上最热的话题不是节目,而是"谢娜到底看没看提词器"。有人截图一帧帧数她眼神的角度,好像找出一个抬头幅度就能证明什么。主持一场直播,本来就像走细线,稍微晃一下就会被放大。央视这次敢把谢娜放进主舞台,很多人说是冒险,可电视台员工私下说,真正的原因很简单,老观众嫌节目太板正,新观众嫌节目太古板,想拉回人气只能找会活跃气氛的人。谢娜之前在《快本》被骂也被夸,收视没掉,这就是她的底牌。

从选人到正式彩排,流程拖了两月。内部几次模拟直播,谢娜不敢松劲,自己悄悄录视频回看,把口头禅全写在纸上圈掉。她对工作人员说,能改就改,改不掉的就用稳定的节奏压过去。央视制片人看她准备够细,才真正拍板。

有观众问,既然央视自己主持人那么多,为啥不用自己人。其实内部也焦虑,严谨风格播新闻没问题,可放到节庆场合,容易显得冷。请谢娜进来,就是想给直播现场添点烟火气。

"央视要流量但又怕翻车,用谢娜是一次压力测试"

谢娜转身

离开《快本》后,她参加《浪姐》,一首《给我一个机会》惊到不少人。很多人那时才发现,她原来是表演专业出身。之前在芒果台疯闹,其实是节目定位需要。她自己说,观众喜欢热闹,她就必须把自己调到最嘹亮的声区。

到中秋晚会,灯光一亮,她站在古诗词朗诵声里反而显得沉稳,台下导演发耳返要她提速,她也只是手指轻点桌面做暗示。现场有人感叹,这还是我们印象里的那个谢娜吗。

"她把疯劲收起来的那一刻,观众才意识到那股疯原来是表演"

很多上班族看到这一幕,说自己也一样,工作时候嬉笑,其实心里清楚每一步都有剧本。不少退休老人更能理解,年轻时在车间和办公室也有装着干劲的阶段。

网络的放大镜

晚会播完不到两小时,提词器话题冲上热搜。有人把侯佩岑也扯进来,说她半句台词磕巴,是被谢娜节奏打乱。侯佩岑回到酒店看手机才知道自己被骂。她只发一句话:都辛苦。可第二天清晨搜索量仍旧飙高。

在社交平台只要有个镜头,就会被切片反复放大。网友觉得自己像评委,敲键盘就能给人打分。主持人一句词不稳,立刻就成集体讨论的素材。

央视内部有人苦笑,高清镜头加网络截屏,让舞台无死角暴露。以前观众只能远远看,现在能把主持人眼皮抖没抖都拿来算。

"舞台上一个眨眼都逃不掉,普通人发一次朋友圈其实也一样"

机会的另一面

这次晚会结束,央视收到的数据很直接,年龄段50岁以上的观众停留时长比去年高了,30到45岁的观众评论量增长也明显。内部初步认定,这种"3+2"组合是有效的。谢娜的名字,出现在春节档主持备选名单里。

外部公司也盯上了她,直播带货平台发了三个合作邀请。谢娜团队没急着答应,她说要先消化这场晚会的反馈。有人揣测,她想用央视舞台证明自己能hold住庄重场合,再转去商业场景更值钱。

对于中年职场人来说,这像是一面镜子。换赛道的时候,总有人等着挑毛病,但如果畏手畏脚,就永远只能留在原地。

小结

晚会直播像一面放大镜,把谢娜多年的功课和短板一起摆到台前。有褒有贬,但结果告诉大家,只要敢换路,机会还在。退休叔叔阿姨可能已经远离职场,可他们帮带孙子、经营业余生活时,同样会用到这股"敢试"的劲。中年上班族更不用说,换岗调薪升职,每一步都躲不开外界评论。

"别怕被嘲,敢上台才可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