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战是和?73岁李显龙出山,预言中美惊涛骇浪,80年罕见

2025-03-27 16:55  国际旅游岛商报

中美是战是和?73岁李显龙出山,预言中美惊涛骇浪,80年罕见

2025 年 3 月的新加坡海事周论坛上,73 岁的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再次成为焦点。这位被称为 "小国大外交" 典范的政治家,罕见地抛出重磅警告:中美经贸争端若失控,全球贸易占 GDP 比重恐跌破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 55% 红线,引发 "二战以来未有之大变局"。他形容这场危机是 "80 年未见的惊涛骇浪",裹挟着经济衰退、社会撕裂与地缘重构的连锁反应。

李显龙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中美关税战从拜登时期的中高端领域(半导体、电动车)蔓延至特朗普时代的 "全面开火"-- 对华商品加税清单覆盖 98% 品类,全球贸易增速已连续三年低于 GDP 增长。新加坡这个贸易依存度高达 327% 的城邦国家,正站在风暴眼:2022 年对华贸易占外贸 21%,中国是最大外资来源国;同时,美军樟宜基地的军舰锚链,又将其安全命脉与美国绑定。

李显龙的话,戳破了中美博弈的核心矛盾。美国对贸易逆差的执念,本质是霸权焦虑的投射。特朗普政府将制造业空心化归咎于中国,却回避国内产业政策失误 -- 过去三十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从 13% 跌至 8%,华尔街资本的 "去工业化" 才是根源。这种 "头痛医脚" 的关税战,最终演变成对全球产业链的 "无差别攻击":越南、墨西哥等国的中间品贸易成本飙升,WTO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贸易壁垒指数同比激增 47%。

中国的立场始终明确:不搞阵营对抗,拒绝 "新冷战"。但美国的战略转向让缓和空间收窄。拜登时期的 "护栏理论" 曾让关系短暂回暖,特朗普上台后却彻底转向 "全面脱钩"。这种转变在 2025 年尤为剧烈:美国单方面撕毁区域贸易协定,胁迫东盟 "选边站",甚至将新加坡的 "对冲外交" 污名化为 "骑墙"。正如李显龙所言:"当大象打架时,小草总是被踩。"

面对中美角力,新加坡的 "不选边站" 策略被学者称为 "对冲外交"-- 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同时以东盟为缓冲带。这种策略的精妙在于:27 个自贸协定编织的贸易网络,16 个国际仲裁中心构建的法治信用,以及全球第一的港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