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们提振信心改善预期发展经济,更多的是主观努力必须跟上,做好"改革开放"四个大字所代表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二十大以后,包括三中全会的要求,是要打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行制度型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已经有了几百年发展基础的整个世界市场经济的制度规则体系对接,这叫制度型的全面对外开放、高水平的开放。
改革开放后面还有科技创新最前沿的高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所有的行业合在一起就是"数实融合"。高科技前沿领域里面更多的实务,就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必须在"数实融合"的赛道上面抓住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化的民主化,这个任重道远,但是无可回避,没有别的选择。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开放)、信息化(创新、高科技化)、法治民主化,六个概念合在一起往前看,中国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和挑战的同时,还有一个确定性,只要我们自己不犯低级错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还有可观的成长性、韧性、回旋余地和潜力空间。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处理好外部的关系。比如中美关系,大家已经注意到现在对外的口径高度一致,我们绝不脱钩断链,美国讲竞争为第一位我们都不同意,这是官方现在的标准口径,要承认双方有共同利益,整个世界容得下中美两国一起发展,掌控分歧,防止误判。实质就是要在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千方百计争取中美关系斗而不破。
怎么掌握好?中央全会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际上就是说没有什么"谁进谁退"选择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标准形式股份制框架之下,使各种经济成分在混合所有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国和民谁进谁退那是伪问题。
"新质生产力"是领导人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中国推进现代化必须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我想强调四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龙头,改革是"最大红利"之所在。中国经济社会转轨过程中间,多年前就强调制度高于技术,在追赶的过程中,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可以使我们有一段时间取得超常规发展,但是制度要跟随,如果制度的攻坚克难过不去,到一定程度就失速,要变成后发劣势。我们这些年改革的步履维艰,实际上就跟这个有关。三中全会已经有明确的要求,要自觉地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就必须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谋划新一轮重大改革的可行配套方案,动真格啃硬骨头。
第二个视角是科技,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得正视差距。多少年前,我们中国的儿童玩具生产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5%以上了,但到现在本土都没有叫得响的儿童玩具品牌,说起来还是国外的芭比娃娃、乐高积木。什么时候中国本土能有自己叫得响的本土品牌,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苹果手机风靡全球,但是大量的苹果手机是在中国本土加工生产的,我去看过郑州富士康的厂区,若干年前就已经容纳30万人以上的就业,现在说富士康已经在往外撤出,但是最新的消息是又要在郑州建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