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日韩,CRIF中华征信所的报告指出,"关税差"势必影响台湾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报告举例称,适用欧盟15%关税的爱尔兰,出口美国的前5大产品与台湾出口产品同质化高,可能也将对台湾的市占率造成大幅压缩。
林承铎分析指出,台湾地区与日、韩及其他对手竞争同类产品的情况下,多出来的关税成本只能转嫁成提高的报价,但市场不会对此轻易买单。因此,"关税差"将导致台湾出口厂商的长期合作订单流失到低关税的"竞品"国家,对原本就面临土地、电价、人才等内部成本压力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冲击最大,预计三至六个月内将出现订单滑落与生产外移潮,整体产业生态可能崩盘。
可见,赖清德所谓"低于之前32%关税就算赢"的说辞完全是脱离产业实际、蒙骗岛内民众的谎言话术。
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传统产业面临危机
在高额关税压力下,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转型艰难的岛内传统产业也将面临严重危机,进入"寒冬期"。
台湾《数位时代》综合数据评估称,扣件、五金、汽车零组件等传统产业,将面临5%~9%不等的产值衰退冲击。岛内学者举例指出,制造螺丝螺帽的岛内扣件业对美出口占比达44%,厂商利润空间被高关税压缩至临界点,行业面临大规模裁员或并购潮。香蕉、虱目鱼等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农渔业,也会出现竞争力削弱、农渔民收入锐减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