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自愿和亲的概率有多大?她曾想回来,却被汉成帝拒绝
关于王昭君的一生,《后汉书》记载的较为详细,但也不过寥寥几十字而已。作为一名背负着国家使命出塞匈奴的女性,又兼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长久以来王昭君都被赋予了某种政治意识而高歌赞美。
但是这么一位女性是否真的自愿出使塞外,却值得揣摩。至少我认为值得否定的就是王昭君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从而要背负令汉匈和平共处的使命出塞。
《后汉书》中如是记载王昭君说: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先来说说掖庭是什么地方?
这个掖庭有点类似明清时代的浣衣局,但是有具体上的不同,浣衣局里待着的多半是宫女和罪妇,而这个掖庭也是一样的。
它里面居住的也主要是宫女还有罪妇,汉宣帝刘病已就在在掖庭长大的。
所以,也就是说王昭君是通过正规的选拔方式进入宫廷当宫女,掖庭那种地方皇帝肯定是不会来,所以王昭君好几年都没有看到皇帝。
更不用说被皇帝临幸,从而飞上枝头变凤凰,正因为心里有怨气,所以一气之下就想跑到塞外去。
这种说法我认为站不住脚,古代的塞外连掖庭都不如,在那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远离家乡,而且风土人情都不适合久居汉地的人生活。
王昭君跑到宫里来,要么就是为了谋活路,要么就是为了往上爬。即便掖庭再不好,但至少始终是在汉地,而且干到一定的年纪就可以领一笔钱出宫。
我想,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让自己跑到塞外那种荒无人烟的地方。
而且古时候受制于交通,跑到塞外去基本上就别想回来了,因此我认为这种自愿的因素是非常小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列记载中揣摩。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后汉书·匈奴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