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民办本科为何难招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是招生规模和结构与现实的不匹配。
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比2024年少了7万人,这是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2018年以来逐年增长后,首次下降。
2025年6月,教育部发表《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在校生减少251.6万人,按此推算,十几年后高校生源可能面临显著减少的情况。
然而,我国民办本科高校数量多、招生规模大。截至2025年6月,我国有民办普通本科学校388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3所,占全国总数的31.4%。
据教育部资料,从分布来看,31个省份里除了西藏以外,每个省份都有民办高校,分布相对均衡。湖北、江苏、山东、广东、陕西的数量靠前,分别有33、26、25、25、23所。
数据来源:教育部
但是,民办本科高校招生的鲜明特点,是生源主要来自省内,但各省生源规模差别却很大。
比如,东三省共有46所民办本科高校,只比长三角四省市少23所,但两个区域的高考报名人数却相差较大,东三省民办本科高校的招生压力自然更大。即便在同省范围内,民办本科高校对考生的吸引力也会因所在城市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学费昂贵也是关键因素。
多数民办本科学校一年的学费在2万元至3万元之间,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的一年学费甚至超10万元,这远超公办院校学费通常在数千元的水平。再加上生活费等开销,让孩子上民办本科对许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造成不少学生选择去读专科或复读。
最重要的还是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不过关,无法带给学生扎实的知识技能与可靠的就业前景。
某些民办本科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如部分院校大量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万金油"专业,而社会急需的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专业却鲜有涉及。
相反,如能盯准人才市场需求走向,为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高等教育选择,这样的民办本科院校一定会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