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已经成为了由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在AIIB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中国和印度可以在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清洁能源、公共卫生以及可持续农业等关键领域加强投资。凭借合计28亿人口的庞大力量,两国从数字互联互通到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果。
这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援助",而是双方发挥互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携手合作有望成为亚洲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
同样值得强调的是,更为紧密的中印关系能够为更加民主的全球治理提供坚实基础。两国同为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G20)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成员。凭借在这些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中印可以共同推动改革,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大话语权,并抵制那些破坏全球市场与国际机构稳定的单边主义行为。
在当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合作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美国外交政策的高度不可预测性便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此前,美国曾鼓励印度以设定价格上限的方式购买俄罗斯石油,以避免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然而,如今印度却因相关采购而面临美国新一轮关税。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和印度并不需要独自应对挑战。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亚洲已经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如果印度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有效融入更广泛的经济联盟,区域一体化与发展进程将可能比外界预期更快推进。在中国的支持下,印度可以按照自身条件迈出这一步。全球体系的动荡和国际贸易的中断,反而进一步凸显了印度加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这充分体现了如何在当今语境下理解万隆会议精神。1955年,来自亚洲和非洲的领导人齐聚印度尼西亚万隆,提出了以相互尊重、不结盟和和平发展为核心的合作愿景。此次会议也催生了不结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