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有"清北情结"、建议学生报考清北,这些都情有可原,但是因为学生拒报清北的冷门专业,就破防怒批学生思想觉悟不够,是不懂感恩的"白眼狼",甚至解散班级群,那就太过了。
学校、老师固然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是学生应该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学校、老师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最终如何选择,应该由学生来决定,这是学生的权利和自由。
学生填报了清北的冷门专业并最终录取,固然学校和老师乃至地方教育部门都皆大欢喜了,可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甚至是苦难的开端。现在绝大多数岗位都是看专业的,热门专业往往好就业、薪资高,大多数冷门专业则往往比较难找到工作,薪资水平也比较低,就算有清北的名校光环也不行。难道学生就活该为了完成学校、老师的"清北指标",拿自己的前途当赌注吗?
在笔者看来,那3名让这位班主任破防的学生,才是理性且明智的。
有冲清北的实力,证明他们的高考分数是非常高的,报考除清北以外的其他名校都是十拿九稳,热门专业随便选,完完全全可以报考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或者自己喜欢的、更适合的专业,这样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将来的事业发展。
反观报考清北,风险太大了。要么被清北的冷门专业录取,自己不喜欢,读下去没劲,毕业后难就业、收入低,或者需要退学回去复读;要么考不上清北,最后只能通过补录等形式报考档次低很多的高校,或者回去复读。
不管怎么看,都是选择报考清北以外其他名校的热门专业要保险得多。
教育的本质是赋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自主抉择的勇气,是为了成就学生,而不是把他们驯化成听令行事的木偶。这次事件中当事班主任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也极其自私自利,不应该是为人师者的作为,应该反省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