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家和地区过去被认为在美国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征收高昂的关税,显然会重创美国的国际形象。对特朗普而言,则有利于树立务实形象。
毕竟如果不对"美国伙伴"同样征收高昂关税,中国的商品不难通过贴牌的方式进入美国,更重要的是没法真正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相比拜登,特朗普减少逆差的方案至少是有可能成功的。
因此,特朗普此次对汽车提高关税,不再严格区别国家。即使后面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网开一面,关税政策也不会优惠太多,更不可能维持现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形成的优惠贸易格局。
另外,特朗普计划对汽车进口征收关税,也有强烈的个人动机。在美国当选总统,既要赢得多数选举人票,又要有少数利益集团坚定的支持。
2024年支持特朗普的竞选委员会获得了至少4.63亿美元的政治献金,其中69.4%都是大额捐款。但这并非用于特朗普选举的全部献金,近年来非营利性政治助选组织已经成为了拉票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玩家。由于这些组织往往两头下注,而且捐赠与使用资金不够透明,被很多美国媒体直白地称为"黑钱组织"。
《纽约时报》分析了大部分此类组织的公开信息,发现约有18亿美元的政治献金用于支持代表共和党的特朗普,另有约29亿美元支持民主党。
因为非营利性政治助选组织只有接受捐款的总额较为可信,支持两党的金额如何分配可信度偏低,因此谁是为特朗普捐款最多的十位金主,不同媒体的结论差距较大。
但如果只统计直接向特朗普竞选委员会的捐赠,以及本次大选中只支持共和党的非营利性政治助选组织获得的捐赠,并按照关联组织进行归属,争议就小得多了。
因为在美国任何组织(包括公司)不能直接捐赠政治献金,只能通过该组织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AG)进行。普通人进行大额政治捐赠,如果属于某个公司的合伙人、员工或所有者及其直系亲属,必须表明身份。捐赠的金钱最终会以所在公司的名义进行统计。
按照这个标准,前十大组织中赫然有Energy Transfer液化石油气公司。此外,人们也注意到德州石油大亨Timothy Dunn多次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资金给支持特朗普的政治助选组织"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和"America First Legal(为美国第一立法)",并为"美国复兴中心"等多个保守主义团体提供资金。
符合上述标准的特朗普十大金主
《纽约时报》杂志还发现,除了Timothy Dunn,另一个德州石油巨头Farris Wilks也没少为特朗普花钱。他们不仅分散给被批评为"黑钱组织"的非营利性政治助选组织捐款,还给美国法律意义上的"黑钱组织"--伪装成文化团体的助选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这就难怪特朗普再次上任后,紧接着就要废除拜登的"绿色新政",取消对新能源车辆的补贴,并加大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开采。美国今后多开采的石油,必须找到合适的买家才能变现。
对于特朗普而言,与其费更多心力强迫其他国家增加对美国石油的进口,不如直接让美国车主买单。
如果以恶意的角度进行揣测,特朗普明显加重对汽车进口的关税,对选举具有一石三鸟的效果。既回报了支持竞选的金主,又"创造"了很多中低端工作岗位,而且政策的直接成本并不大。
代价就是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周边国家将有很多人失去工作岗位,与美国友好的一些国家汽车产业会承受很大的冲击,美国的车企以及本不佳的城市空气质量也会因此遭遇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