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通过网络平台代卖。部分旅行社工作人员在网络上招揽旅游散客组成旅游团,然后收取团费,除了导游费、差旅费之外,博物馆的免费门票也被纳入到团费之中。随后,他们采取预约订票的方式,频繁使用游客的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订购景点门票。
虽然一些平台加大了与"黄牛"相关的关键字的监测屏蔽力度,引导用户到官方预约平台预约,但是"黄牛"也会通过关键词缩写简写等方式发布信息,减少被屏蔽的可能性。
另外,在实际预约过程当中,有的游客拿自己的身份证预约不到票,但是把身份证给"黄牛"后就能抢到票,这表明"黄牛"应该是另有渠道,比如使用外挂软件抢票。要堵住预约机制的漏洞,才能堵住"黄牛"拿票的后门通道。
问题出在哪儿?
要精准打击"黄牛"抢票乱象,首先有必要加强监管部门同博物馆方的技术合作,一起堵上各类"抢票神器"利用的系统漏洞。一般来说,"黄牛"抢票行为往往存在一些异常特征,不可能做到完全"无痕"。比如,他们通常会用同一拨游客信息批量快速抢号。对此,可以通过给同一账号每月购票数量合理设限、对反常的高频次操作进行拦截、设置验证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消除"黄牛"的操作空间。另外,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黄牛"倒卖票证的做法已然涉嫌违法。让不法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顺藤摸瓜"地找到并及时取缔其操作后台,才能避免其卷土重来。
还要看到,如今"黄牛"们为了绕过平台监管,"发明"了不少防屏蔽新招。例如,打着博物馆讲解的幌子,行倒票之实;将关键词缩写或简写;诱导用户通过私信等方式向其购票。可见,各大平台还需对管理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增强对不当内容的过滤能力,畅通用户举报渠道,让内容管理系统没那么容易被糊弄。
当然,"黄牛"疯狂刷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博物馆的票源实在紧俏,市场供不应求。缓解供需矛盾,让博物馆门票不再"一票难求",是治本之策。如今,一些博物馆就探索了延长开放时间、组织博物馆夜游等方式,尽量满足更多人的参观需求。
此外,游客在参观时投入的时长各不相同,如果"特种兵"式看展的游客较多,博物馆可以尝试在整体承载量允许的前提下,释放更多票源。在这一方面,不妨参照一些景区的做法,引入更加精准"智能"的人流量监测系统,灵活调整参观人数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