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就迎来了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它的到来,意味着孟冬时节正式开始,万物也进入了休养、收藏的状态。今年的立冬来得格外早一些,农历的九月十八,按照古人说法,属于"早立冬",这也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可能会提前报到,大家一定要及时添衣保暖。
在我国民间,人们对立冬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过节,无论是北方的涮羊肉,还是南方的萝卜老鸭煲,都承载着"补冬"的美好寓意。今日立冬,无论多忙,都请牢记老传统:1看、2不沾、3禁忌、4习俗,顺应时节,才能为整个冬天的安康打下基础。

一、"1要看:看天气"
老祖宗传下的农谚可不是瞎掰,立冬看天气就是"冬季气候剧透"。这天刮什么风,下不下雨,都藏着冬天冷暖的密码。有句农谚说得好:"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这天要是大太阳,那整个冬天可能都晴多雪少,是个"暖冬";要是这天下雨飘雪,那就准备好迎接一个湿冷的"冷冬"吧。
还有一句更直白的:"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意思很简单,要是立冬这天呼呼地刮北风,那你就赶紧把羽绒服找出来吧,这个冬天雪肯定少不了,冷得像个大冰柜。
可要是刮的是南风,那恭喜你,大概率能过个暖和冬天。这可不是迷信,是古人千百年的观察总结,比天气预报还接地气。
二、"2不沾"
1、不沾寒气
"春捂秋冻"这话得看时候,立冬一到,就别再"冻"了。冬天是"藏"的季节,咱身体的阳气也得往里收,你再跟天较劲,寒气可就乘虚而入了。尤其是头、脖子、腰和脚这四个"要害"部位,必须重点保护。脑袋一吹风就容易疼,脚踝一露,寒气就直往身体里钻。这时候再吃冰淇淋、喝冷饮,那就是让本就虚弱的脾胃火上浇油,不闹肚子才怪,咱可别为了一时爽快,让身体遭罪一整个冬天。

2、不沾怒气
立冬养生,情绪管理也非常重要。老话讲"怒则气上",你一生气,好不容易收起来的阳气又跑出去了,跟冬天的"藏"字诀完全背道而驰。冬天对应的是肾脏,老生气、老害怕,最伤肾。再加上天冷萧条,人容易伤感,动不动就黯然伤神,身体能好吗?所以,得学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心态平和。心里不痛快了,别憋着,多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出门跑跑步,把那股"邪火"发泄出去,比什么都强。
三、"3禁忌"
1、忌沐浴时间过长
勤洗澡是好习惯,但立冬后可别太"勤快"了。冬天皮肤本来就干,你在热水里泡太久,就像给身体"拔罐",热量全拔走了,寒气一钻一个准,感冒不请自来。洗澡频率也得降降温,老年人、小孩一个星期洗个两三次就足够了。水温别太高,不然皮肤表面的保护层全给你洗掉,干得跟撒哈拉沙漠似的。

2、忌过度出汗
有些人觉得冬天运动就得练到大汗淋漓,这纯属误区。中医讲究"冬主闭藏",你一身大汗,阳气全跑光了,跟冬天的"节能模式"完全对着干。剧烈运动过度消耗能量,反而让身体更虚。所以,适当运动就行,要是出汗了,赶紧擦干换衣服。就连泡脚也得悠着点,水温40度,20分钟就够,别泡到"水漫金山"。
3、忌紧闭门窗
冬天为了保暖,很多人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结果是把自己和病菌"封印"在了屋里。空气不流通,细菌螨虫开派对,全家轮流咳嗽打喷嚏。正确做法是每天开窗通风两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最好选在阳光好的正午,换气又不降温。此外,人多的地方也别凑热闹,冬天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人群扎堆的地方就是"病毒派对现场",老人孩子最好离远点。

四、"4习俗"
1、"冬酿"
立冬一到,绍兴人就开始忙活一件大事:酿酒。这可不是瞎忙活,立冬后水温清冽,气温低,杂菌不容易捣乱,正是发酵的黄金时间。咱普通人就算不酿酒,也得整点冬天的仪式感,比如腌点酸菜、晒点腊味,等阳台上挂满一串串香肠腊肉,那股子烟火气,比什么都暖心。
2、"祭祖迎冬"
在古代,立冬可是个国家级的大日子。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祭拜冬神,祈求国家风调雨顺。老百姓呢,也会祭祀祖先,怀念亲人。这个传统到现在也很重要,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祭祖、饮宴的习俗。

3、"扫疥"
古人可没有羽绒服和暖气,冬天生病了基本靠扛。怎么办?他们就想出了"扫疥"的法子,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水洗澡,希望能强身健体,平安过冬。这个习惯流传至今,现在江浙一带的人们,还喜欢在立冬后用艾草、玫瑰花煮水泡脚洗澡,也算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智慧了。
4、"冬泳"
一提到冬泳,很多人可能已经牙齿打颤了。其实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冻人"。冬泳界有标准,17℃是起点,8℃才算真正进入"冷酷"模式。在哈尔滨、武汉等地,冬泳爱好者们就用这种方式硬核迎冬。
五、"吃5样"
1、"吃羊肉"
立冬进补,羊肉必须C位出道。这玩意儿驱寒暖胃,吃下去从里暖到外,一冬天都不怕冷。
2、"吃饺子"
北方有句俗语:"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典故源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他用羊肉包成"娇耳"给百姓治冻伤。而且,饺子形似元宝,还藏着财源滚滚的好彩头。

3、"吃萝卜"
老话讲"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可不是瞎说。李时珍都在《本草纲目》里夸它能帮肠胃"减负"。冬天大鱼大肉吃多了,来点生萝卜或者炖排骨,那叫一个清爽解腻。
4、"吃冬藕"
冬天要多吃根茎类食物,冬藕就是首选。它性寒,能清热降燥,预防上火。无论是炖汤还是清炒,都是立冬时节的滋补佳品。
5、"吃糍粑"
在江浙、福建一带,立冬的仪式感是"咚咚锵锵"打出来的。把蒸熟的糯米倒进石臼里轮番捶打,裹上黄豆粉,那叫一个软糯香甜。糯米性温,吃下去浑身暖洋洋。

以上就是立冬的讲究和习俗,今天,我们重温这些传统,不是为了墨守成规,而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找到一份安康的保障,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做,就能安然度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