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就业市场的改变,很多学生都将目光投向了"铁饭碗"岗位,毕竟这类工作稳定性高,薪资待遇很不错,退休之后还能领退休金,不需要担心生活问题。
而教师和公务员就是铁饭碗中热度很高的两个岗位,两者各有优缺点,因此学生们都有些纠结,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退休金将跟职称"解绑",预计2025年实行?
很多铁饭碗岗位的退休金、工资等都跟职称相关,例如教师工资就由工龄、职称等因素影响,因此很多教师都想方设法评定高级职称,但职称评定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除了教学水平合格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运气,还需要有名额空缺才行。
刚工作的时候,年轻教师们或许还有想法,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师们清楚的意识到了评定职称的困难程度,慢慢地就生出了放弃的念头,只想着完成教学工作,没有了工作的热情,而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为了解决体制内人员职称评定困难的问题,可能将退休金跟职称解绑,预计2025年就将实行,这就代表着职称高低不影响退休金,不过当公务员和教师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看法却有些不同。
多数教师自然很高兴,不需要担心职称评定的问题,就能将更多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面,而且没有职称的压力,教师们的心情也能更轻松些,但有些已经评定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肯定是不愿意的,毕竟好不容易评上职称,结果优势没有一半,还好不影响工资待遇。
然而,公务员就不是很在意了,毕竟公务员工资以及退休金主要还是看职级,职级越高,待遇自然就越好,至于职称的话,影响不是很大。
这3类教师将迎涨薪潮
一、乡村教师:补贴"叠着拿",收入反超县城
"以前留不住人,现在补贴涨了,年轻人愿意来了。"这是很多乡村校长的直观感受。此次改革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前所未有,补贴能多重叠加,算下来收入涨幅很可观。
首先是山区专项补贴,按偏远程度分档,普通乡镇每月600元,最偏远的能到1200元,云南怒江州等地区甚至能给到1800元。其次是教龄津贴加码,河南等地规定农村教师每多一年教龄,每月多领10元,教龄满20年再增发200元。更划算的是职称绿色通道:乡村教师评职称不占岗位比例,教龄满15年能直接申中级,满20年可申副高,晋升后还能拿职称补贴--中级每月600元,副高800元。
算笔总账:一位中级职称、教龄12年的山区教师,每月能拿600元职称补贴+800元山区补贴+600元工龄补贴,光这三项就比县城同职称教师多1400元,月收入能到5800元以上,反超县城23%。
二、教龄满20年的老教师:"熬资历"变"拿红利"
以前老教师常抱怨"教龄不值钱",现在政策直接把教龄和收入挂钩,教得越久,补贴越厚。
改革明确了**"教龄直晋+补贴叠加"机制**:教龄满15年可直接申中级职称,满20年申副高,满30年申正高,不用再拼论文、抢名额。对应到补贴上,初级职称每月补300元,中级600元,副高800元,正高1000元,且能和工龄补贴叠加。
山东就有现成例子:一位中级职称、教龄25年的老教师,每月能领600元工龄补贴+800元副高待遇补贴,合计1400元,一年多拿1.68万元。更贴心的是,这些收入还会纳入公积金和养老金基数,退休后待遇也跟着提,真正实现"长期从教有回报"。
三、绩效突出的教师:班主任、教学能手拿得多
"以前干多干少差不多,现在绩效差距能差4万。"这是改革后很多教师的感受。此次改革把绩效工资占比从原来的20%提至50%,直接和教学成果、工作量挂钩,能干的教师能多拿不少。
班主任是重点倾斜对象:津贴从每月几百元涨到400-500元,还能优先评职称,绩效考核也有额外加分。要是班级成绩好、家长评价高,每月绩效能比普通教师多2000元,加上津贴,月增收轻松超2500元。
教学能手更吃香:带竞赛获奖、学生成绩进步大的教师,绩效能翻倍;承担公开课、教研课题的,每次还有额外奖励。有重点中学教师带出高考状元,当年绩效拿了5万元,比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多4万元。而且绩效收入还能和职称、教龄补贴叠加,形成"多劳多得"的良性循环。
其实这次改革的逻辑很清晰:不是让所有人"均贫富",而是让"付出的人得实惠"--扎根乡村的、坚守讲台的、踏实干事的,都能拿到真金白银的奖励。就像办公室的王老师,最近正忙着填职称申报单,笑着说:"以前觉得教龄长是负担,现在才知道,这都是实打实的'红利资本'。
说到底,涨薪红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政策给"用心教书、愿意坚守"的教师的回应。如果你是这三类教师,不妨多留意当地教育局的细则;就算不是,深耕教学、积累教龄,下一波红利也会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