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年产才30架?歼-16年产才20架?日本人这是哪来的数据?
日本防卫省近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25年度《防卫白皮书》,从这份白皮书中可以明显看出,日本防备的最大对手其实就是中国。
按照他们的说法,中国"靠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企图和活动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台海和南海,以及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让日本寝食难安,"状况令人强烈担忧"。
在这份白皮书中,日本防卫省对中国武装力量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但是其情报的准确性令人生疑。
(白皮书对解放军海军潜艇和主力驱护数量的统计)
关于中国海军和海警舰艇数量的统计相对准确,因为只要花钱买些商业影像卫星照片,就能大致知道中国又下水了多少艘海军和海警舰艇,但是对于我军的潜艇数量和战机数量,恐怕大部分是靠猜测。
比如,日方统计2025年度解放军现代化驱护舰总数约94艘(应该不包括056A型轻护),远超日本海上自卫队的51艘;中国海警船总数161艘(1000吨以上),远超日本海上保安厅的78艘。
这些数字大致可靠,反映了中日海上力量的对比:尽管日本极右翼势力还在做着"半小时击败中国海军"的春秋大梦,但日本防卫省很清楚地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反过来了。
(白皮书对中国海警船数量的统计)
日方对中国潜艇数量的统计则不那么靠谱:现代化潜艇才55艘?尽管如此,也远超日本的22艘。
对于中国四代机和五代机数量的统计,则反映出日方仍在掩耳盗铃。
比如2024年《防卫白皮书》称中国战斗机共1588架,2025年版则有1668架,一年过去仅增加了80架,这怎么可能?
增加的80架中,包括20架歼-10,10架歼-15,20架歼-16,30架歼-20。中国军迷都知道,仅歼-20在2024年的产量就在100架以上,而歼-15的总产量早已突破100架。
如果按照日本人的统计数据,歼-16、歼-20的产能越来越低了,这明显违背正常人的认知。
70架歼-15更是荒诞,中国海军拥有两条航母,福建舰也即将服役,还没算至少两个岸基的舰载机基地,以及海军航空兵大学,70架歼-15如何满足需求?
(白皮书对解放军4/5代战斗机数量的统计)
空中力量曾经是日本自卫队的最大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空中自卫队的二百余架F-15J曾经是东亚最强大的空中力量。然而现在,日本的四代机和五代机总数仅有330架,已经没有与解放军空军对抗的实力。
相对应地,解放军海空军力量在过去几年中穿越日本岛链进入西太活动的次数也大大增加。日本自卫队作为我们的"御用摄影师",统计数字还是相对靠谱的。
关于中国陆基弹道导弹的数量统计,白皮书中基本是纯粹的猜测。日方认为以东风-26为主的中程弹道导弹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大约100枚,其他导弹数量基本没变,毫无依据,看看就好。
在这些统计数字之外,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日本的应对措施。
(日本防卫费用及其用途的统计)
首先就是增加军费开支。根据白皮书,日本2025 年度的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相关经费与"补充措施"所需经费合计后,总额为9.9 万亿日元,与2022 年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时的当年GDP 相比,约为1.8%。
按照规划,日本的防卫经费到2027年将达到GDP的2%。从日本防卫经费的使用来看,大约27%~28%用于人事,大约29%~31%用于装备维护保养,大约22%用于装备采购,剩下20%左右用于研发和基地建设等,分配合理。
这与中、美、俄等军事大国的军费使用,大约三分之一人事费用、三分之一训练和维护费用、三分之一新装备研发和采购费用,基本相同。这说明日本在军事方面已经是个正常国家。
日本新年度国防建设主要提升7方面的能力:防区外防卫能力、联合防空反导能力、无人装备防卫能力、跨领域作战能力、指挥控制与情报功能、机动部署与国民保护能力、持续性和强韧性。
(日本自卫队未来要提升7个方面的能力)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第一个"防区外能力",要求加强从受不到攻击的安全距离应对对方部队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远程打击能力,能从解放军打击范围外攻击中国海上和甚至陆地目标,这恐怕是日本野心最大的目标了,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日本及其周边海域全在解放军打击范围内,你怎么躲?
近几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总体反映的是日本眼见着被中国超越并且越来越落后的无力感和焦虑。可以预料,在我国军事技术如井喷般发展的当下,他们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感到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