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数字"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被视为最大的单数,寓意着最高、最大、极点,属于阳数之极、帝王象征和吉祥长久的代表。为此,涉及"九"的日子也就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意义。
这不,就拿今天的农历十月初九来说吧,民间就有了用这天的天气来预测未来日子的冷暖说法。而且还衍生出来这样一句老话,"三九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九",这句话是何意?有何说法?

三九冷不冷,就看十月初九
据了解,农历十月初九是小雪后的第6天,此时天气已经明显感到寒冷了,即便南方还处在"小阳春"中,但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气温也都维持在十来度,需要穿衣保暖。
而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农历十月初九的天气情况,就能判断今年三九天的寒冷程度。"三九"是一年里最冷的时节,而十月初九则是初冬时节,如果十月初九这天较冷,那么随后的"三九"时期也会很寒冷;反之,如果十月初九较暖和,则"三九"可能相对温和。这是源于古代农民的经验总结,认为十月初九作为冬初的节点,且受"九"的至极影响,其气温变化就能反映整个冬季的寒冷趋势。
据悉,在中国农历中,"数九"从冬至日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九"。其中,三九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通常是在公历1月中下旬。可由于今年闰月的原因,导致节气提前,因此"三九"将出现在2026年公历1月8日-16日之间,距今还剩40天。
而这句谚语是基于冷暖空气交锋的规律,认为十月初九天气反映冷空气势力强弱,进而影响后续冬季气候,即如果冷空气提前活跃,冬季更易寒冷。

当然,对于这一说法而言,并非毫无根据,而是还有一些类似的谚语,都能作为解释,具体如下:
雨打十月九,今冬雪不缺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若农历十月初九出现降雨天气,往往预示着冬季雨雪天气较多,可能为"冷冬"。据悉,这是基于冷暖空气交锋导致,降雨表明冷空气比较活跃,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偏冷,降雪较多,对于庄稼作物的生长来说特别有利。这是因为冬雪可保温防冻、缓解冬旱,避免暖冬出现。

十月初九晴,单衣过寒冬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十月初九这天是个大晴天,则预示着当年冬天会比较温暖,人们可以穿着单衣过冬。这是因为当天晴朗,说明此时冷空气还不活跃,预示着冬季气温偏高,可能形成暖冬;若这天为阴天或雾天,则可能预示冬季寒冷。而冬季偏暖,可会导致越冬作物难以丰收,需要大家警惕。
此外,民间还有很多谚语,如"十月初九落一沟,三九四九冰雪连"、"晴天十月九,冬天暖如春"等,这些谚语也都能表明十月初九天气对于冬季冷暖的影响。

总结,今天就是农历十月初九了,根据气象预报显示,多地均为晴天,而结合农谚就能预测出今年冬天可能偏暖。不过,如今气候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短期天气变化难以准确预测长期气候趋势,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才能更准确的确定冬季的冷暖,因此大家也要理性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