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高光之外,体育运动已深度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实成效层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3平方米;社区15分钟健身圈得到基本实现;科学健身指导通过App、短视频和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从晨光中的社区太极方阵到暮色下的城市街舞少年,从乡野间标准篮球场到公园里智慧健身设施,运动健身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自然而然的生活选择。
与此同时,贵州"村超"点燃乡村激情、"苏超"等地方性赛事点燃城市活力、"跟着赛事去旅行"持续升温、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增长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等,都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青少年体育相关内容,从国家层面对青少年体育进行直接部署。"十四五"时期,全国共举办各类"奔跑吧·少年"活动14.5万余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到1.51亿人次;国家体育总局在12个省(区、市)初步形成运动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监测、建立档案、效果评估的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模式;"2024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知识竞赛"吸引全国超1600所学校70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对于青少年来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着"神奇魔法"--于挥洒汗水中摘掉"小眼镜"、告别"小胖墩";于规则中涵养诚信品格,淬炼不屈意志;于协作中培育团队精神。
更深远的是,体育正成为广大青少年感知时代发展的一扇窗户。当他们为郑钦文创造历史而欢呼,为苏炳添突破极限而热血沸腾,源自心底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他们还可以透过体育这面"棱镜",看到科技赋能下训练方法的革新、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等图景,更深刻理解何为自立自强,何为中华体育精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伴随着"十五运"的进行,期待体育赛事再次点燃全民激情,让竞技体育的荣光与全民健身的热潮交相辉映,共同汇聚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