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广播公司26日的访谈中,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坦言,自己同时拥有豆农身份,对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大豆带给农民的冲击有切身体会。面对主持人关于中美大豆贸易重启可能性的提问,他直接指出,目前中国采购量大减,几乎归零。这对美国农民尤其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群体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实际情况复杂。贝森特补充,尽管中美贸易僵局令美农承压,美国今年大豆收成创下数十年新高,让许多生产者陷入需求锐减、产量爆发的"完美风暴"。贝森特的个人背景引人注目。据披露,他不仅财力雄厚,其名下农田价值超2500万美元,每年地租超百万元入账。仅北达科他州,七成大豆本应出口中国。特朗普执政期间,北达科他等州的农产品出口严重依赖亚洲需求,如今无疑遭受重创。

行政规定要求,美国内阁官员任职后必须出售部分资产以规避利益冲突。贝森特承诺将出售基金和农地,但目前只完成90%,剩余的多为流动性极差的农田。他强调,不会利用现职为自己谋利。

现实更显尴尬。近期他作为美国财长主导对华谈判,希望为以中国为最大买家的美豆找回销路。然而,中国因应美国不断升级关税威胁,暂停大豆采购,以此作为博弈筹码。今年1至9月,中国实际大豆进口同比增长,却在9月首次未采购一粒美豆--这是五年来首次归零。与此同时,南美出口激增,美国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

关税压力,是导致大豆进口从美国骤减的主要原因为。旧作库存消化完,新的采购边际成本增高,致使中国买家自觉规避美豆。期货分析师普遍认为,没有实质性突破前,美豆难以重返中国市场。

面对损失,美国豆农被迫探索新市场。越南、菲律宾等地成了推销目标,但代替中国这样的大买家几乎不可能。美媒整体观点悲观,预计未来美国重夺中国大规模需求机会渺茫。中国推进农业自给计划,加上对美方政治承诺疑虑加剧,使得美农或需逐渐适应丧失最大海外客户的局面。

对于美国农业而言,短期内很难找到新的大量市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分歧未见缓解迹象,如果形势维持,北美供应链和种植决策或许不得不根本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