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阴历九月十五,晚上最不能做的4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2025-11-04 11:33  头条

老话常说:"过了九月半,一天短一线。"今儿个公历11月4日,正是农历九月十五。这天可不简单,它集"天时、人文、时令"于一体:既是月满如盘的"望日",也是感恩嫘祖的"酬蚕节",更是秋季下半场的开端--"季秋过半"。

古人行事,讲究"顺天应时",这可不是迷信,而是生活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天要特别注意的4件事,为了家人安康,可得记牢了!

一、不斗气,不争吵--心平气和过满月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月相对人的影响。《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提到:"月廓满则血气实。" 认为月圆之时,人体气血会像海水受引力影响一样,趋于充盈甚至亢盛,情绪也更容易"一点就着"。

所以今天咱们得有意识地"降降温",遇到小事哈哈一笑,别真动气。毕竟老理儿讲得好:"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秋天本就干燥,再发一通火,等于"火上浇油",最是伤身。记住金句: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二、不久泡,勤泡脚--恰到好处才养生

天冷泡脚,绝对是享受。但古籍《养生延命录》中早有警示:"沐浴无常,不吉。" 意指洗浴泡脚若无节制,反受其害。

秋冬主"藏",贵在养护阳气。泡脚时间过长(超过20分钟),大汗淋漓,中医认为这会 "泄越元气" ,尤其是对中老年人,容易导致心慌、头晕。记住这个金标准:泡到后背微热,却未见汗,时长15分钟左右最佳。 让温暖恰到好处,才是真养生。

三、不近水,远河边--避开寒湿防感冒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遛弯也得看地方!九月十五后,河边、湖边这些地方就该少去了。

这同样是古人的智慧。《礼记·月令》里描述季秋之月是 "寒气总至,民力不堪" 之时。此时水边寒湿之气最重,风也大,所谓 "风为百病之长" ,这风寒湿邪一旦侵入人体,感冒、关节痛可就找上门了。农谚说得更直白:"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会儿去水边,那不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嘛!

四、不饱食,七分饱--肠胃安和夜梦香

天黑得早,人易乏,晚上就想多吃点?快打住!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明明白白写着:"夜饱损一日之寿。"

俗话说 "胃不和则卧不安" 。晚上脾胃蠕动本就会减慢,您再给它加座"大山",它就只能"熬夜加班",能不影响睡眠吗?腹胀、反酸都来了。什么是"七分饱"?就是吃到"似饱非饱",对食物热情已减,撤走碗筷也不觉遗憾。 给肠胃留余地,就是给睡眠留空间。

总结一下:

九月十五月儿圆,四大忌讳记心间:

不争吵,心气顺;

不久泡,阳气存;

不近水,寒湿远;

不饱食,肠胃安。

这些智慧,凝结在《黄帝内经》、《礼记》等典籍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