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那时候的小赵还是个普普通通的高二女生,一门心思扑在舞蹈艺考上。可集训这玩意儿,真是个烧钱的无底洞,每天吃饭逛街,家里给的生活费瞬间告急。就在她"囊中羞涩"的时候,手机里"安逸花"的广告跳了出来,主打一个"免息"诱惑。小赵心里也犯嘀咕:"我一个学生,没工作没收入,这能借到钱?"结果,她就是填了个名字、身份证号,刷了个脸,好家伙,500块钱"秒到账"!那一刻她都懵了,感觉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原来钱是这么来的。
尝到甜头的小赵,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后来她考上了四川的大学,本以为开启了新篇章,没想到是"地狱模式"的序章。宿舍里,同学不是名牌就是最新款手机,再看看自己一个月1500块的生活费,连吃饭都得精打细算。为了跟上"潮流",聚餐、买化妆品、换手机……这些"体面"的开销,她全靠各种网贷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安逸花的账单还不上了,就去别的平台借,雪球越滚越大。等她反应过来时,安逸花上还有两千多块钱没还,还款计划直接排到了2026年。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爸工作变动,生活费直接从1500砍到了500。这点钱,连利息都不够还。小赵在宿舍做手工,忙活一天赚的钱还不够塞牙缝。她又不敢跟爸妈说,思来想去,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退学。没错,刚拿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捂热乎,就换了一张退学证明。如今,她白天在电子厂上班,晚上去游乐园兼职,还抽空做点手工,一个月挣个三四千,结果几乎全都"上供"给了网贷平台。用她的话说:"得先把债还完,才能踏实干别的事。"
这事儿最骚的操作还得是"安逸花"平台。小赵翻出借款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呢,借款人得是"非在校学生且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她申请的时候明明就是个高中生,一分钱收入没有,平台是怎么通过审核的?记者去问客服,人家就一句"我们是正规机构,肯定会核实",再追问怎么核实的,就打太极说"专员会回电",然后就再也没下文了。这审核,怕不是用脚后跟做的吧?更别提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小贷公司不得向大学生放贷,要做"实质性核验"。这波操作,简直是拿着红绿灯当装饰,想怎么开就怎么开。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开头用几百块钱的"小恩小惠"当诱饵,等你咬了钩,后面就是还不完的利息和账单。你以为借的是钱,其实是拿自己的未来做抵押。当同龄人在校园里享受青春的时候,有人却要在流水线上为当初的"体面"买单。这账,算得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