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强硬做法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发生重大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可能并不奏效。特朗普刚刚入主白宫时,大多数国家仍将其视作一个传统的、理性决策的大国领导人,美国主要盟友仍希望特朗普致力于捍卫它们的安全利益。甚至中国也曾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就任的第一年就邀请他访问北京;俄罗斯也邀请特朗普于2017年访俄并参与纪念二战胜利庆祝活动,尽管在2014年时,美国曾因克里米亚问题制裁俄罗斯。
▲ 2017年11月,特朗普携夫人梅拉尼娅访问中国
不过,当特朗普即将再次执政后,大多数国际领导人已经开始筹划如何让自己的国家免受"特朗普冲击"的不确定性。法国总统马克龙已于12月初邀请特朗普前往巴黎,并希望向特朗普强调"欧洲人才是欧洲安全议题的主导者";德国和日本担心特朗普会要求更多的财力投入至美国在当地的军事存在中;韩国则担心因"戒严风波"导致的国内时局动荡会成为特朗普"趁火打劫"榨取经济利益的筹码。此外,特朗普将不得不直面应对美俄两国因乌克兰问题爆发的实质性冲突。美国对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也成为揭露美国所谓"捍卫国际发与基本人权"虚伪面目的利器,有待特朗普的"解套"。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中国应对美国政策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的经验愈加丰富。早在奥巴马时代的"重返亚太"战略开始,中美之间的"跨太平洋竞争"就已经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对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不同对华策略(注:奥巴马和拜登试图通过小多边机制围堵中国,特朗普的对华遏制则更具单边主义色彩),中国的应对游刃有余。有了这些经验,中国领导人对特朗普连任的前景并不担心,甚至在11月还公开发布了关于如何处理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战略指导方针。根据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于11月17发布的立场文件,中国将坚持"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原则"处理中美关系。"相互尊重"表明,中国将"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旦特朗普采取任何挑衅行动,中方将予以报复;"和平共处"意味着中国将寻求与特朗普就管理分歧和冲突进行对话,以稳定双边关系;"合作共赢"是指在中美有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问题上开展联合工作,例如结束俄乌冲突、制定人工智能法规、遏制非法药物流动等。
前方的动荡
特朗普有意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采取经济保护主义政策。他表示,他可能会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关税,对两国的资本、技术和人员流动施加更多限制,并遏制中美人文交流。这些决定必然会导致中美之间出现更多摩擦。拜登政府延长了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高额关税政策,但主要侧重于将中国排除在技术供应链之外,并未寻求中美经济领域的全面脱钩。然而,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特朗普可能会更加努力地推动更广泛的脱钩断链,大幅减少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面对这样的态势,中国一定会采取反制措施。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势可能会将酝酿己久的中美贸易战推向新的高峰,并驱使着其他国家也争先恐后地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继而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