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休战”1年?双方谈判达10小时,贝森特终于长舒一口气(2)

2025-10-27 18:18  头条

最具象征意义的对价,是美方终于放下 "霸权话术",承认中方的平等地位。

过去几年,美方谈判始终带着 "从实力地位出发" 的傲慢,而这次磋商,根据中方的描述,美方经贸团队与中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这绝非简单的措辞变化,而是对中方战略地位的间接认可。

美国清楚,在稀土供应链上,中国拥有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全球超九成稀土加工产能在中国,美国军工企业稀土库存仅剩三个月储备,且短期内无法突破冶炼技术瓶颈。

这种现实差距,让 "平等对话" 从外交辞令变成必然选择,而这一态度转变,正是中方长期坚持 "对等谈判" 的直接成果。

中美关系

看清了这些对价,就不难理解稀土宽限期的真实性质:它不是中方的 "让步",而是 "可控的松绑"。

当然,目前这还只是美方单方面宣布的"进展",具体消息还需以中方公布的为准。

但不管怎么来说,中方在稀土领域的精准调控,都让我们在后续与美方的磋商中,保留了战略主动权,完美体现了 "互利而非让利" 的谈判原则。

当然,这场利益交换的 "保质期" 仍存变数。

美方内部的对华政策分歧从未消失,国会中的强硬派可能阻挠关税豁免落地,而农业州议员又迫切希望农产品出口尽快恢复。

但无论如何,这次磋商已经证明,中美经贸博弈的核心是 "相互制衡"--美国拿不走无代价的稀土供应,中国也不会接受单方面的关税胁迫。

美国总统特朗普

贝森特或许能拿着 "稀土宽限期" 向国内交差,中方也通过关税暂停期为出口企业减负,但这场10小时会谈的真正价值,在于确立了 "利益对等交换" 的谈判规则。所谓的 "如愿以偿",不过是双方在现实约束下找到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