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的研究在不断深入,2025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刊登的一项国际联合研究显示,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的病变可在血糖控制三个月内显著改善,尤其是早期干预效果最好。这也再次强调了早发现、早干预的必要性。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第一步就是定期监测血糖。特别是有家族史、肥胖、三高、久坐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很多人等到"有症状再查",其实已经晚了。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沉默",它不闹腾,却能悄悄摧毁你的神经、血管、肾脏和眼睛。
第二步是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控制饮食、减少精制碳水、多吃粗粮、保持适度运动,这些看似老生常谈,但确实是防控糖尿病的"金标准"。尤其应注意减少含糖饮料、甜点、油炸食品的摄入,不给胰岛负担"加码"。
第三步是关注身体的小信号,尤其是腿部表现。哪怕是轻微的麻木、抽筋、干痒,也要引起警觉。越早发现,越能逆转。
国内多个城市已将糖尿病早筛纳入社区健康体检项目。例如北京市2024年启动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工程",对35岁以上人群提供免费血糖筛查,并通过AI辅助系统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这些利好政策,正是国家对全民健康的有力支持,呼吁大家主动参与、早查早防。
从医学角度看,腿部早期症状其实是"糖尿病的预警系统"。很多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足、截肢、感染、败血症等,最终都从腿部开始。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怪象"出现时就有所察觉,就能在无声的战斗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