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铺天盖地袭击基辅,全城烟雾,导弹来自何方还是个迷

2024-07-16 14:28  头条

据光明网援引乌克兰《真理报》近日报道,乌克兰首都基辅突遭导弹袭击,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表示,导弹碎片坠落在基辅不同地区内,伤亡人数正在进一步统计中,目前乌克兰全境已拉响防空警报。导弹碎片导致一栋办公楼遭到破坏,多处住宅楼起火,消防和医疗人员正在前往现场,目前伤亡人数尚不明确。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表示乌防空部队正在基辅地区开展行动,并要求市民务必待在避难所内直到防空警报结束。

俄军还使用新型新武器,这是一种名为匕首的超高音速导弹。即使乌克兰在基辅附近设置了很多导弹拦截系统,但匕首能以10倍音速的速度飞行,乌方的拦截系统无能为力。乌克兰声称这是恐怖袭击,他们认为俄军不该将导弹扔进城市里,炸死了10名乌克兰居民。

就在基辅市区遭遇突袭的同时,整个乌克兰境内的防空警报也全部拉响。有消息称,乌克兰正遭受"大规模"导弹袭击,基辅只是冰山一角。战火在平静后又迅速重燃,这对刚刚开始重建的乌克兰无疑是雪上加霜。基辅市长克利奇科紧急呼吁市民立即前往避难所,并表示防空部队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拦截行动。但从导弹穿透防线的情况看,防空系统显然还存在很大漏洞。

此外,根据乌克兰军方的情报显示,自从俄罗斯军队进攻以来,乌克兰已经失去了空中优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拥有更多更先进的战机,还因为俄罗斯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乌克兰机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冲突中,俄罗斯第一时间摧毁的并不是乌军装备,而是乌克兰民用机场的起降跑道。这样一来,即便乌军紧急降落也很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机场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将对乌克兰未来的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据乌内务部长克里缅科通报,俄军当天不仅袭击了基辅,还对乌多个城市发动导弹袭击。一家儿童医院也在轰炸中受损。总统府称,乌境内至少有9个城镇遭到袭击,数百座民居和基础设施设施不同程度损毁。乌克兰防长说,俄军此次发射40多枚各型导弹,其中包括26枚巡航导弹和远程火箭弹。克里缅科称,目前已造成约20人死亡、50余人受伤,具体伤亡数字还在统计中。

据报道,这家儿童医院位于顿涅茨克地区,是该地区唯一一家专门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据乌克兰当地官员透露,这次袭击造成了多名儿童和医护人员的伤亡,其中包括一些重伤和生命危险的病患。泽连斯基在声明中表示,这起事件是对乌克兰人民的严重侵犯,对儿童权益的无视。他强调,乌克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并将向国际社会呼吁谴责俄罗斯的暴行。

美国总统拜登对医院遇袭一事发声。他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致命导弹袭击"提醒人们关于俄罗斯的"可怕暴行",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本周将宣布加强乌克兰防空力量的新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俄乌围绕袭击事件争执之际,北约将开启为期三天的首脑峰会,泽连斯基预计将参加,俄乌冲突显然是焦点之一。乌克兰国防部长鲁斯特姆·乌梅罗夫表示,乌克兰仍然缺乏足够的防空系统,他敦促基辅的盟国即刻提供更多系统,以帮助保护其城市和基础设施免受俄罗斯的定期空袭。

不仅如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谴责俄罗斯的"野蛮行径",并透露俄方当天共向乌克兰发射了40多枚各类型导弹,多个城市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他呼吁国际社会关注乌克兰的困境,并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然而,俄罗斯方面对此次袭击的回应却大相径庭。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称,乌方关于俄军使用导弹袭击民用设施的说法纯属捏造,基辅市内的破坏实际上是该市防空系统发射的导弹坠落所致。

针对这场战争,两国的描述和解读始终存在很大差异。这场来势汹汹的战争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传播着最新的消息和视频资料。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这些消息的真实性,但是乌克兰官方吹响了防空警报已经是铁证了。根据基辅市民拍摄并上传的视频资料显示,在市区范围内可以清楚看到传统防空导弹已经架设完毕,在各个路口和广场都能看到机枪手和士兵的身影。

这场冲突的升级也让西方国家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们想继续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又担心冲突进一步升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冲突。现在西方国家在援助规模和武器类型上变得越来越谨慎,这无疑会影响到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俄军似乎占据了上风。他们不仅在远程打击能力上有明显优势,而且还在积极发展电子战和反无人机能力。

基辅上空的导弹袭击,不仅仅是一场局部冲突的升级,它触动了全球的神经。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的关注,反映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共同渴望。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处战火的燃起,都不再是孤立的事件。

防空警报的每一次响起,都是对人们心理防线的一次冲击,是对日常生活的无情打断。那些在恐惧与不安中度过每一天的家庭,渴望的不过是最简单的安宁与稳定。因此,尽管国际力量的介入或许能在短期内改变天平的倾斜,但长远来看,和平谈判桌上的每一句话,才真正承载着结束苦难、重建家园的希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证的对话而非对抗,让这片曾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重新绽放出和平与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