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阅兵只剩7天,很多人都能察觉到今年的气氛有点不一样,透过彩排,发现不仅有很多新锐设备,还有很多以前很少露面的武器亮相。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九三阅兵"仪式吸引了众多外国政要及国家领导人参加,中方目前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接待筹备工作。
可以说,本次"九三阅兵"不仅是中国国内的一件举国瞩目的重大庆典,同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事件。
或正因为如此,不少国家开始借阅兵做文章。
日本公然呼吁欧洲以及亚洲国家不要来参加中国的阅兵,更过分的是,日本通过驻外大使馆向各国称,此次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呼吁各国谨慎考虑。
说到底,日本拒绝各方参与阅兵活动,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问题,担忧此举会使其国际形象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难以得到改善与重塑;
二是日本察觉到自身战略地位受到潜在威胁。自安倍执政时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持续推行"历史修正主义"路线。
例如,在2015年的安倍谈话中,其通过"殖民统治与侵略在定义上存在模糊性"等表述来玩弄文字游戏,企图模糊历史真相。
然而,中国通过阅兵等多种形式,以确凿的历史证据揭露并还原了日军侵华期间的残暴行径,这一举措直接动摇了日本试图篡改教科书以歪曲历史的叙事基础。
俄罗斯《生意人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东京方面不仅企图遗忘抗日战争的历史,更妄图让全世界也一同遗忘。"
长期以来,日本方面一直将中国对抗战历史的纪念活动诋毁为"反日宣传",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认可度却在不断提升。
此外,除了日本外,还有多国领导人的态度耐人寻味。
莫迪虽与特朗普闹翻了,宣布要访华,然而却刚好错过中国的九三大阅兵,这其中实际上藏着莫迪的私心,美印关系紧张之际,频频对中国示好,但莫迪并未放弃讨好特朗普的想法,九月要出席在美举行的联合国会议,并借此契机与特朗普见面,试图解决一些争议。
这就意味着,莫迪如今的种种示好,极大概率是想向特朗普展示,印度并非没有选择,如果特朗普还要步步紧逼,就不要怪印度倒向中国。
但有意思的是,莫迪当局的尿性,谁不知道呢?
8月27日,美国对印度50%关税已经落地,可见,在特朗普眼里,只有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可悲的是,直到现在莫迪还对美国抱有幻想,而与印度犹豫不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亚多国领导人积极表态要来北京现场观礼。
这样对比下来,很显然东南亚国家对于自身核心利益有着清晰认知。
中越铁路、柬埔寨金港高速铁路以及中马东海岸铁路等合作项目的推进,使这些国家切实体会到了与中国合作所蕴含的巨大发展契机与实际利益。
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确认出席相关活动,这一事实从侧面进一步凸显了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哪些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而哪些国家在相关国际互动中的定位与之相异。
当记者提问有哪些国家出席时,外交部一句"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虽然很平淡,但透露的信息量却很大。
中国展现出笃定自信的姿态,秉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对于各方参与持欢迎态度,同时对于未参与者亦保持理性尊重。这种泰然自若的处事风范,正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战略定力的生动体现。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印度的领导人全部缺席,或就是鲜明的战略位置的选择。
这些国家一方面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对中国庞大市场的依赖,因而只能选择避而不谈,而莫迪政府的摇摆态度,也充分体现了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投机主义倾向--既试图从各方博弈中谋取利益,又缺乏承担相应政治风险的勇气与决心。
反观中国,则展现出了大国应有的从容与自信。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外交理念,对愿意合作的国家表示欢迎,对持观望态度的国家亦不强求。
这种基于实力与底气的自信姿态,无疑是中国外交的最佳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仅是国际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更大博弈中的一个具体节点,真正的战略较量与力量对比,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