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中国海警亲自下场,黄岩岛形势大变,菲律宾军方求援,印度急调4舰入南海(2)

2025-08-06 17:18  郑州广播电视报

面对印菲的联手挑衅,中方的反应可谓快准狠。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就组织海空兵力,在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开展战备警巡。两天后的7月31日,中国海警又在同一海域展开执法巡查。这种军警协同、海空一体的防御体系,让任何企图染指黄岩岛的外来势力都望而却步。这种高强度、常态化的执法行动,彰显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8月3日,这场备受关注的"印菲联合行动"如期上演,但过程却颇具戏剧性。菲律宾不得不将原定在黄岩岛附近的巡航计划大幅缩水,最终龟缩在菲律宾所谓的"专属经济区"内草草收场。这种虎头蛇尾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印菲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外强中干。

深入分析这场博弈,不难发现其中暗藏的三重玄机。对菲律宾而言,马科斯政府显然高估了拉拢域外国家所能获得的支持。印度军舰的临阵退缩,让菲律宾意识到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很难找到真正愿意"两肋插刀"的盟友。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菲律宾长期拉拢域外国家的做法,既无法弥补自身军事短板,也难以在南海问题上获得实质性优势。

莫迪(资料图)

对印度来说,这次行动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莫迪政府近期因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而承受巨大压力,急需向美国证明其"遏华价值"。通过象征性地派几艘军舰到南海转一圈,既向美国展示了"强硬姿态",又避免了与中国直接对抗的风险。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策略,充分体现了印度外交的精明算计。但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军舰在真正面临中国军力时立即退缩的表现,恐怕难以让美国满意。

对中国而言,这次事件再次验证了南海维权策略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军警协同、梯次配置的立体防御体系,中国既展现了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又避免了局势的过度升级。南部战区与海警部队的默契配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南海管控模式。这种既有力度又有分寸的应对方式,既震慑了挑衅者,又为后续外交谈判留下了空间。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次事件折射出南海博弈的新态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任何企图在南海制造事端的行动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现实:在中国家门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讨到便宜。印度军舰的知难而退,菲律宾的骑虎难下,都印证了这一趋势。

展望未来,南海局势可能呈现三个发展方向。其一,菲律宾可能继续其"拉帮结派"的策略,但实际效果将越来越有限。其二,印度或将调整其"东进政策"的实施方式,在保持南海存在感的同时,更加谨慎地避免与中国正面对抗。其三,中国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南海的维权成果,通过强化执法力量、完善基础设施、深化与东盟合作等多管齐下的方式,逐步塑造更加稳定的地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