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逆境
对大脑的具体影响
为了了解逆境对大脑的影响,研究通过在 PubMed 上搜索,收集了从 2010 年 1 月 1 日到 2023 年 4 月 8 日这段时间的文献数据,特别关注普通人人群队列的样本,以全面了解不良生活事件经历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分别对虐待、社会机构抚养、霸凌、孤独、贫困、家庭矛盾以及环境污染等"逆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虐待
针对儿童的虐待行为无疑是一种可耻的犯罪。除身体上遭受伤害,儿童的大脑发育及心理成长也会蒙受恶劣影响。
研究发现,针对儿童的虐待、忽视及性虐待会导致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海马体以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体积减少,并影响脑垂体发育。这些大脑结构与认知、情绪、行为管理、记忆等功能密切相关。因此,针对儿童的虐待行为,会分别影响其认知、情感等多种能力。
除了受虐待的儿童,研究还观察到童年曾受情感虐待的成年人,其腹侧纹状体灰质的体积会偏小,并表现出对奖励反应的不敏感。这种变化虽被认为更有利于在困难条件下生存,但也会阻碍其探索性的行为。
社会机构抚养
对抚养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抚养机构成长的儿童,往往缺少他人的关注,获得认知和社交的机会也相对更少,这些儿童的大脑灰质体积更小,皮质厚度更薄,并表现出执行能力(包括如计划、组织、解决问题、情绪调节能力等)与大脑奖励机制的异常。
上述影响与收养年龄和时长有关,收养时间越长,海马体积越小,杏仁核体积越大。越早被收养的孩子,对母亲和陌生人的分辨能力越强;越晚被收养的孩子,上述能力越弱,同时还会更少采取冒险性的决定,在获取奖励性的游戏中得分也更低。
霸凌
近年来,校园霸凌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被霸凌者往往遭受持续反复的攻击与恐吓。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和身体攻击、同伴的排挤和威胁等,与大脑多个区域的变化密切相关。
被霸凌者的梭状回皮质更厚,影响儿童对其他人面部表情及其他面部信息的理解;同时被霸凌者的壳核体积更大,减小速率更快,可能导致在面对风险和处理奖励时表现出异常。
孤独
孤独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情感。许多研究发现孤独感与下丘脑灰质的体积增大及杏仁核、海马前部、海马后部和小脑的体积减小有关,这些区域都位于大脑左半球。此外,孤独与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一项调查显示,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人的大脑总体积下降较少。因此,孤独可能会导致认知能力的急剧下降。
孤独还与默认模式网络、前顶叶网络以及注意力和知觉网络的功能连接增加有关,在行为上表现为过度警觉、易出现应激和对社交过程的负面信息过度敏感等,可能出现某些不恰当的社交行为和退缩行为。这些因素叠加,使孤独者认为社交世界有危险,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家庭矛盾
儿童处于情感的敏感阶段时,更易受到父母之间冲突的影响。在父母矛盾频发的环境中,儿童对愤怒语言的神经反应将会增加,涉及情绪处理和应激反应的大脑区域(如尾状核、丘脑和下丘脑等)将会过度激活,这可能带来情绪、认知、专注力异常等问题。此外,由于照顾不善及频繁目睹父母冲突,儿童的情感调节也会出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