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斗不过中国?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又变了:美印之间的关系很好,需要印度制衡中国
据报道,美国在印度的态度,最近又上演了什么"精神分裂"剧本?从美方官员频频宣称"美印关系依旧牢固"到随后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这种矛盾和不一致的做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战略布局?正如我们所见,美国与印度的关系呈现出强烈的二元对立:一方面,美国视印度为"印太战略"的关键盟友,尤其是在对抗中国的框架下;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打压印度,尤其是在贸易问题上,狠狠向印度施压。
美印关系的"冷热"切换,表面上是贸易上的矛盾和冲突,实则反映出美国在面对全球战略格局变化时的内心挣扎。美国长期以来依靠单边主义的霸权逻辑,但随着中国崛起,这种思维方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印度成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崛起的核心伙伴。
美官员对外宣布,"我们依然将印度视为'印太地区'的重要伙伴。"这番话似乎是在努力为近日美印关系的紧张局势"涂上温暖的色彩"。可与此同时,美方在8月初签署的行政命令对印度加征关税的举动,却让这一"温情"表态显得格外空洞。50%的关税税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显得格外刺耳,简直是在言语与行动之间制造了巨大的裂缝。
美国对印度的"需求",显然是高度功利的。印度不仅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的重要力量,更是在技术、供应链、军事等方面,能为美国提供可观支撑的大国。美国需要印度成为"印太战略"的主力军,为此,印度的战略地位甚至高于传统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但这种利用的本质,又导致了美国对印度"打压"的不容忽视。
美国的做法,正如其传统的霸权逻辑所示:在拉拢印度合作的同时,却难掩对其独立行动的压制。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中,不仅对中国的商品征收重税,也无差别地加征了印度商品的关税。50%的高税率,无疑是美国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施加的粗暴压力,背后隐含的是美国无法完全接受印度在全球战略博弈中日益增加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