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离世后留下的银行存款,本是寄托思念的"遗产",却成了让人头疼的"烫手山芋"。以前想取出这笔钱,光证明材料就够让人跑断腿,不少人吐槽"取个存款比登天还难",甚至得"受银行的气"。

好在2024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的新规,2025年已在全国全面落地执行!新规直接砍掉繁琐流程,5万以内不用公证,查询存款不用瞎跑,亲属取已故亲人存款终于不用再求人、不用再折腾,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
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新规细节、提取流程、注意事项和实用建议一次性讲透,不管存款多少、知不知道密码,都能找到对应方法,帮大家少跑腿、少花钱,顺利继承亲人存款!
一、新规前取存款有多难?过来人全是血泪史
在2024年6月新规实施前,提取已故亲人的存款堪称"难啃的硬骨头"。不少家庭本就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还得为存款提取来回奔波,身心俱疲,甚至有人因为流程太复杂,最后不得不放弃部分存款。
最核心的难题就是公证门槛高、流程繁琐。以前不管存款金额多少,想从银行取钱,必须先办理继承公证书。但办这个公证一点都不简单:得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产证明,还得所有合法继承人到场签字确认,少一个人、缺一份材料都办不了。
湖南的王丽女士就遭遇过这种困境:她的弟弟突发疾病离世,留下5万多元银行存款。可弟弟无子女、离异,父母也早已去世,王丽作为唯一的姐姐,本是合法继承人。但公证机构对部分亲属关系无法核实,直接拒绝开具公证书,银行见状也坚决拒绝取款。最后王丽只能通过打官司的方式维权,耗时大半年才拿到这笔钱,光律师费就花了几千块,远超存款利息。
还有更让人崩溃的查询难。很多老人习惯把存款分散存在不同银行,去世后没来得及交代存款信息,亲属根本不知道具体在哪家银行有存款、有多少存款。想查询就得挨个银行跑,部分银行还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拒绝配合,让继承人陷入"明明知道有存款,却不知道去哪取"的绝境。
北京的张先生就经历过这种无奈:父亲去世后,他隐约记得父亲在多家银行有存款,但具体是哪几家、账号多少完全不清楚。他花了整整两周时间,跑遍了市区10多家银行网点,才查到父亲的3笔存款,其中最小的一笔只有2000元,光跑腿的时间和路费就花了几百块。
更让人寒心的是,有些家庭因为继承人意见不合,或者关键证明材料缺失,存款直接长期闲置在银行,成了"无主存款"。难怪有人吐槽:"亲人走了,存款反而成了银行的'资产',我们作为合法继承人,取钱倒像求着银行办事,太憋屈了!"
在我看来,以前的取款流程之所以让人诟病,核心是"流程设计脱离实际"--忽略了亲属离世后的悲痛情绪,也没考虑到部分证明材料难以获取的现实,导致"合法继承"变成了"折腾人的难题"。
二、2025新规大优化!3大变化彻底解决取款难
2024年4月19日出台的《关于优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提取有关规定的通知》,核心就是"简化流程、降低门槛、提升效率",2025年全国全面落地后,以前的取款难题全被针对性解决,这3大变化一定要记牢,每一个都和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
1. 5万内免公证,直接提取不用等
这是新规最实用、最受关注的变化!已故存款人在同一银行的账户余额(本金+利息,利息不计入5万限额)合计≤5万元,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或公证遗嘱指定的继承人,不用再办理繁琐的继承公证,就能直接到银行提取。
举个例子:如果亲人在某银行有4.8万元定期存款,加上利息后总额4.95万元,依然能走简化流程,不用凑限额、不用等公证。而且不只是活期、定期存款,黄金积存产品、国债及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到期后的本金和收益,也能纳入5万限额内简化提取,覆盖了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存款场景。
更贴心的是,丧葬费、抚恤金这类专门用于办理丧葬事宜的资金,不管金额多少,都不计入5万限额。继承人凭相关证明(比如殡仪馆的收费单据、单位出具的抚恤金发放证明)就能全额提取,不用等、不用跑额外流程,该用的时候能及时拿到手,解决了"办丧事急用钱却取不出存款"的燃眉之急。
2. 查询不用瞎跑,一家银行查遍全行+跨行查询试点
以前不知道亲人存款在哪个银行,只能挨个网点"碰运气",现在完全不用了!新规明确要求,继承人只要携带已故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和自己的亲属关系证明,就能到任意一家银行网点,查询已故存款人在该银行系统内的所有存款信息--不管是活期、定期,还是在不同支行办理的存款,都能一次性查到。
比如想查亲人在建设银行的存款,随便找一家建设银行网点就能办理,不用纠结具体是哪个支行存的钱,省了大量跑腿时间。
更方便的是跨行查询试点!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13个地区,已经开通了"已故存款人存款查询一网通办"服务:继承人去任意一家试点银行提交查询申请,审核通过后,登录云闪付APP的"存款查询"专区,就能查询129家参与银行的存款线索,24小时内就能收到查询报告,真正实现了"跑一次腿,查遍百家银行"。
3. 无密码也能取,特殊情况处理更灵活
以前不知道存款密码,必须先办密码挂失,再走公证流程,少则一周、多则数月才能搞定,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只要存款金额在5万以内,哪怕没有密码、甚至没有存款凭证(银行卡、存折、存单),继承人携带相关证明材料,签署一份《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支取承诺书》,承诺材料真实有效、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银行审核后就能办理支取业务。
如果知道密码和存款凭证,流程更简单:直接带齐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就能办理支取,全程10分钟左右就能搞定,和取自己的存款一样方便。
对于继承人行动不便(比如高龄、残疾)的情况,不少银行还提供上门服务,提前打电话预约后,银行工作人员会上门核实材料、办理手续,真正做到了"便民无死角"。
在我看来,这3大变化精准击中了以前取款流程的"痛点",既保证了存款安全(通过承诺书和材料审核把控风险),又大幅提升了便利性,体现了金融服务的民生导向,值得点赞。
三、详细流程:分情况操作,一步不踩坑
不管存款金额大小、知不知道密码、有没有存款凭证,按以下流程操作,都能顺利提取。建议收藏好,避免后续跑冤枉路!
1. 先备齐核心材料(必备!缺一不可)
无论金额多少、流程繁简,以下基础材料必须提前准备,少一项都可能耽误办理进度--银行现在有"一次性告知义务",如果材料缺失或不合规,会一次性说清楚,不用来回跑补充材料:
• 继承人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必须是合法继承人,且身份证在有效期内);
• 已故存款人的死亡证明(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判决书均可,任选其一);
• 亲属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单位或社区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等,能明确证明继承人与已故存款人亲属关系的材料);
• 存款凭证(银行卡、存折、存单等,没有的话可先办理存款查询,查到后再支取);
• 特殊情况补充材料:若有公证遗嘱,需携带遗嘱原件;若部分继承人放弃继承,需提供书面放弃继承声明(需签字按手印);若继承人是未成年人,需由监护人陪同,携带监护人身份证和监护关系证明。
2. 分2种情况办理,金额不同流程不同
情况一:小额存款(5万元及以下,同一银行累计)
• 有密码+有凭证:带齐上述核心材料,直接到银行柜台申请支取,银行工作人员审核材料无误后,当场就能办理,全程10-15分钟;
• 无密码+有凭证:除核心材料外,签署银行提供的《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支取承诺书》,银行核实材料真实性后,一般当天就能办理支取;
• 无密码+无凭证:先凭死亡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到银行办理存款查询,查到存款信息后,再签署承诺书办理支取,不用额外提供其他材料;
• 多银行存款:每家银行5万以内都能走简化流程,分别到对应银行办理即可,不用合并计算金额。
情况二:大额存款(5万元以上,同一银行累计)
这类存款暂时无法走简化流程,需要提供继承公证书,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银行凭这些生效法律文书办理存款过户或支取手续。
办理继承公证时,需要所有合法继承人到场(不能到场的需提供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提供各自的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死亡证明、存款凭证等材料,公证机构审核通过后出具公证书。不过现在多地公证处已优化流程,简化了材料要求,办理时间从以前的1-2个月缩短到3-7个工作日,公证费用也大幅降低(一般按存款金额的0.1%-0.3%收取,最低几十元就能办理)。
如果继承人之间对存款归属有纠纷(比如有人不同意支取、对继承份额有异议),就需要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凭法院的生效文书到银行办理手续,避免后期产生更大矛盾。
3. 存单未到期?这样处理更划算
很多人担心存单没到期就取会损失利息,其实不用急,按以下方式处理能最大化保障收益:
• 金额大、快到期(比如还差1-3个月):公证书和法院文书没有有效期,可等到期后再办理支取,避免损失定期利息;
• 金额小、刚存入(比如刚存1-3个月):如果利息很少,可直接提前支取,不用特意等到期,早点拿到钱更省心;
• 大额存单/高息理财:先咨询银行,部分银行支持凭公证书办理"存款过户",把存款过户到继承人名下,过户后就能等到期再支取,利息一分不损失;
• 多家银行大额存款:可先支取每家银行5万以内的部分应急,剩余金额等到期后再集中办理,兼顾实用性和收益性。
四、关键提醒:这些细节别忽略,避免吃亏
1. 继承人顺序别搞错,避免白跑
银行办理支取业务时,优先认可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会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就像前面提到的王丽女士,因为弟弟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她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才有权继承存款。
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有多人(比如配偶+2个子女),建议提前协商好取款事宜,最好共同到场办理,或由一人牵头,其他人出具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避免到银行后意见不合,耽误办理进度。
2. 材料真实是底线,造假后果严重
签署《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支取承诺书》后,就必须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果提供虚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骗取银行存款,属于诈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刑事犯罪,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
银行会对材料进行真实性核查(比如通过公安系统核实死亡信息、亲属关系),一旦发现造假,会立即拒绝办理,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得不偿失。
3. 银行流水可查询,账目清楚更放心
如果需要了解已故亲人的存款交易明细(比如想核实是否有未结清的债务、转账记录,或确认存款金额是否准确),可凭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向银行申请查询存款人去世前6个月和去世后的银行流水,银行会免费提供查询服务,让账目一目了然。
4. 银行不会主动通知,需主动办理
由于银行系统和户籍系统没有实时联网,银行无法主动得知存款人已经去世,且存款属于个人隐私,银行不能随意泄露信息。所以亲人去世后,家属要主动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存款长期闲置(超过一定年限会被列为"睡眠账户",但不会被没收,依然可以凭有效材料支取)。
5. 大额取现要预约,特殊需求早沟通
如果提取金额超过5万元(不管是小额简化流程还是大额公证流程),建议提前1-2天给银行打电话预约,尤其是定期存单支取、偏远地区网点,银行需要提前准备现金,避免白跑一趟。
另外,一次取款超过10万元,银行可能会询问资金用途(这是反洗钱的正常要求),提前想好合理用途(比如办理丧葬、偿还债务、日常开支等),如实说明即可,不用紧张。
五、实用建议:提前规划,避免后续麻烦
与其等到亲人去世后费心处理存款提取,不如提前做好规划,让财富传承更顺畅,这3点建议一定要告诉家里老人,早准备早省心:
1. 老人生前做好财产安排
• 立好书面遗嘱:通过公证遗嘱或自书遗嘱(自书遗嘱需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明确存款等财产的归属,避免继承人之间产生纠纷,也能让取款流程更顺畅;
• 告知存款信息:把存款的银行、账号、密码、存款凭证存放位置等信息,告诉信任的亲属(比如配偶、子女),或记录下来妥善保管(比如写在笔记本上,放在安全的抽屉里,或存在手机加密文件夹中);
• 集中存款:如果老人习惯在多家银行存款,建议尽量集中在1-2家银行,方便后期查询和支取,减少跑腿次数;
• 开通手机银行:让老人开通手机银行,把登录密码和操作方法告诉亲属,方便随时查询存款余额和明细,避免遗漏。
2. 继承人提前核对材料,少走弯路
亲人去世后,先整理好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核心材料,提前给银行打电话咨询(可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或附近网点电话),确认需要准备的具体材料和办理流程,避免到银行后发现材料不全,耽误时间。
如果有继承人在外地、无法到场,提前办理授权委托书公证,或协商好由一人牵头办理,减少后续协调成本。
3. 特殊情况早咨询,避免花冤枉钱
如果家里存在以下特殊情况,别盲目跑银行和公证处,可先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的解决办法:
• 继承人失联(比如部分子女多年没联系,无法到场签字);
• 关键证明材料缺失(比如没有出生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难以开具);
• 存款金额较大但继承人意见不合;
• 涉及涉外继承(比如继承人在国外、存款有涉外成分)。
专业律师能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最省钱、最高效的解决方案,避免走弯路、花冤枉钱。
结尾讨论:你遇到过取款难题吗?
2025年这项银行新规,真正解决了群众"取已故亲人存款难"的痛点,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实处。以前那种"跑断腿、花冤枉钱、受气还取不出钱"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过类似经历:要么为了取存款反复跑公证处,要么因为不知道存款信息瞎找银行,要么因为材料不全被银行拒绝。你是否遇到过提取已故亲人存款的难题?是怎么解决的?你觉得2025年的新规还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是否应该进一步提高小额免公证限额、扩大跨行查询覆盖范围)?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咱们一起交流避坑经验,让更多人知道这项便民新规,少走弯路!
最后提醒大家: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提取流程、所需材料及限额标准,以所在银行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官方通知为准。如有疑问,可直接咨询银行柜台或拨打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咨询电话12378、中国人民银行咨询电话12363,获取准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