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中国没帮俄罗斯,瞧美国给我们挖的三大陷阱,一个比一个致命

2025-09-11 13:28  头条

俄乌冲突的根子得从苏联解体说起,1991年苏联散伙后,北约就开始东扩,一步步把军事基地推到俄罗斯家门口。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2004年又有七个国家入伙,包括波罗的海三国,这让俄罗斯觉得安全空间被挤压得喘不过气。

到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乌东地区闹独立,西方就开始制裁俄罗斯。

2022年2月,俄罗斯觉得忍无可忍,出兵乌克兰,西方国家立马反应,欧盟和美国带头搞经济封锁,冻结资产,踢出SWIFT系统。

俄罗斯经济受冲击,但靠转向东方市场稳住了阵脚。

我国一直强调和平解决,尊重各国主权,没卷进去。

西方总想拉我国下水,说咱们间接帮俄罗斯,其实就是想找借口扩大制裁圈子。

第一个陷阱,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能源出口受重创,本来石油天然气是他们大头收入,2022年欧盟减少进口,俄罗斯外汇收入掉了一大截。接着被踢出SWIFT,国际贸易结算用不了美元,银行间转账卡壳,很多贸易伙伴转而用卢布或其它货币结算。

我国要是直接援助俄罗斯,比如卖军工设备或武器,那美国肯定借机下手。

2024年4月,美国情报报告就说中国卖机床、微电子给俄罗斯,这些东西被用来造导弹坦克啥的,结果美国就制裁了好几家中国公司。乌克兰还制裁了中国企业,说提供无人机零件和技术给俄罗斯导弹生产。

咱们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2024年中欧贸易就7300亿欧元,机动车出口欧洲上百亿,要是制裁波及,工厂停工,供应链断裂,失业率蹭蹭上涨。

经济陷阱不光是制裁那么简单,还牵扯全球供应链。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依赖国际合作。要是援助俄罗斯,美国能用长臂管辖,罚款中国企业。2022年3月,美国就警告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会违反国际法,把中国拖进俄罗斯的非法战争。

俄罗斯转向东方后,中俄贸易翻倍,2023年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中国买油气,俄罗斯买机床啥的,但这都是合法生意。

西方总炒作"中国助俄"论,美国智库报告说中国公司卖镓、锗、锑给俄罗斯,这些是军工材料,但我国没直接参与。

幸亏咱们中立,要不然经济打击来得更猛。

第二个陷阱是舆论上的。西方媒体掌控话语权,从冲突一开始就把俄罗斯塑造成侵略者,忽略北约东扩的历史。俄罗斯出兵前,西方拉拢乌克兰,扶持亲西政府,2014年乌克兰危机就是结果。

西方报道只说俄罗斯动手,不提背后的安全担忧。中国要是援助俄罗斯,西方肯定开足马力抹黑,说咱们支持侵略,破坏国际秩序。

BBC报道中国学者发声警告世界走上不归路,但中国官方避开谴责俄罗斯,强调和平。结果西方媒体就说中国偏袒俄罗斯。2025年2月,半岛电视台文章说特朗普为普京设陷阱,但其实美国想通过舆论勒索欧盟和乌克兰。

要是中国帮俄罗斯,舆论风暴更大,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黑中国,影响国际形象。

西方媒体总想分裂中国内部看法,说我国间接支持俄罗斯战争,但我国没上当。

我国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没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第三个陷阱是破坏中欧合作。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出兵后安全危机感强,德国本来靠俄罗斯廉价能源,2022年后断进口,工业成本涨。

欧盟多数国家援乌反俄,掏空家底。中国要是援助俄罗斯,欧洲肯定反弹,中欧关系凉凉。2023年中欧贸易7400亿欧元,中国投资欧洲超1000亿美元,创造几十万就业。2024年数据类似,机动车出口129亿欧元。

要是关系恶化,欧洲市场关门,中国企业撤资,科技合作停摆。

2025年7月,CNN报道中国告诉欧盟不能接受俄罗斯输掉战争,但中国没直接帮俄罗斯。欧盟外长访华时,德国施压中国别间接援俄。幸好中国中立,保持中欧贸易稳定。布鲁金斯学会2025年3月文章说中俄战略关系在变,但中国欢迎俄美谈和,没卷入欧洲安全问题。

俄罗斯军工底子厚,继承苏联七成国防工业。2023年军工生产坦克3000辆,装甲车6000辆,飞机3000架,虽然衰退但产能大。2024年产量继续涨,无人机数千架,战术导弹7000枚。前线补给足,没弹药短缺消息。俄罗斯自己对付乌克兰绰绰有余。

总的看,中立是明智的。避免了经济、舆论、中欧三个陷阱,还符合外交政策。

俄罗斯和中国关系好,但各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