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家银行倒腾存款,一名保险业务员分到600万回扣

2025-08-06 10:16  头条

震惊!602 万佣金背后的灰色交易

2025 年 8 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一则判决书揭开金融圈惊天丑闻:某财产保险公司客户经理弓某刚,通过为三家银行拉存款,狂赚 1637.5 万元好处费,自留 602.89 万元(约合普通保险员 30 年工资)。这并非保险销售提成,而是银行支付的 "存款返点"-- 一个隐藏在银保合作外衣下的利益黑洞。

事件核心:石家庄市城投集团原总经理白俊强利用职权,将集团资金 "定向" 存入指定银行,弓某刚作为中介从中牵线,银行支付高额返点。资金分配链条触目惊心:

  • 白俊强父女:收受贿赂 997.64 万元
  • 银行客户经理:分得 36.96 万元
  • 弓某刚:截留 602.89 万元(占总金额 36.8%)

元存款,银行支付 163 万元返点,远超行业 1%-3% 的正常水平。"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此类 "飞单" 操作在地方中小银行尤为普遍。

深度起底:保险员如何变身 "存款中介"?

第一步:绑定国企资源
弓某刚通过城投集团女儿牵线,以 "协助完成存款指标" 为由,说服白俊强将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判决书显示,城投集团在三家银行的存款高达数十亿元,而弓某刚从中抽取 0.5% 作为 "中介费"。

第二步:伪造身份渗透银行
尽管监管严禁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银行,但弓某刚穿着与银行员工相似的深色西装,佩戴印有银行 logo 的胸牌,在网点 "协助" 办理业务,暗中推销 "高息存款"(实为保险产品)。"客户以为我是银行的人,根本不会怀疑。" 类似案例中,保险员甚至会登录银行系统获取储户信息。

第三步:利益分润闭环
银行通过 "财务顾问费""渠道服务费" 等名义将返点打入弓某刚控制的第三方账户,再由其分发给白俊强及银行内部人员。某券商研报指出,2024 年银保渠道手续费率平均达 14%,部分中小银行甚至突破 20%。

行业潜规则:银行与保险的 "黑色默契"

1. 存款返点成公开秘密
为应对考核压力,银行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常通过第三方中介拉存款,返点率高达 3%-5%。某城商行员工坦言:"季度末冲量时,1000 万存款返点 50 万很常见,成本转嫁给贷款企业。"

2. 保险员工 "跨界" 拉存款
保险公司默许员工充当 "资金掮客",以换取银行在销售保险时的倾斜。例如,帮银行拉来 1 亿元存款,银行则优先推荐该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形成 "存款换保单" 的利益互换。

3. 监管漏洞助长乱象

  • 身份冒充:保险员通过 "工牌造假""工装相似" 等方式混淆视听,而银行出于业绩压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资金空转:国企资金在银行间 "搬家" 套利,实体经济未获实惠,反而推高融资成本。

反腐风暴来袭:600 万佣金撕开多少黑幕?

1. 国企高管权力寻租
白俊强在任期间,主导城投集团 "7 天完成 50 亿贷款发放",却利用资金调配权为个人牟利。此类案件并非孤例,2024 年金融领域反腐中,已有 12 名银行高管因 "存款返点" 问题落马。

2. 普通储户何去何从?

  • 警惕 "高息陷阱":若银行承诺存款利率超过 2.5%,需核实是否绑定保险或理财产品。
  • 留存证据:办理业务时全程录音,要求银行明确标注 "存款" 而非 "保险",避免 "存单变保单"。

3. 监管亮剑
银保监会近期开展 "银保渠道专项整治",严查 "虚假驻点""账外返佣",2025 年上半年已处罚 129 家机构,禁业 6 人。但业内人士指出,彻底根治需打破 "业绩至上" 的考核机制,切断利益输送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