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乌克兰"Defence-Express"网发文称,乌克兰军队情报部门在相关军事行动中发现,俄罗斯野战防空部队所装备的装备中,竟包含部分来自中国的小型无人机探测雷达。随后,美国"Defence-Blog"网也跟进报道,这似乎让乌方说法有了"美国背书"的意味。乌军高层对此高度关注,觉得这可能是"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证据。
那么,事实真如他们所说,中国给俄提供了探测无人机的雷达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是否真向俄提供了探测无人机的低空雷达?
据亲乌"电报"网站消息,中国产FSTH-LD02/03雷达已列装俄军第22防空导弹团,作为FPV轻型无人机搜索设备使用。乌媒称,该型雷达已成为俄军反无人机作战的关键装备。此前俄军因雷达笨重、性能有限,对FPV无人机拦截成功率较低,且高价值雷达常因无人机威胁而无法有效部署。
近期,乌军情报部门察觉到,某团的防空拦截成功率呈现出急剧且大幅的提升态势。据乌方所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近段时间的作战行动中,该团至少三次以极高的成功率拦截了乌方发射的大批FPV自杀式无人机。具体而言,约70%的无人机尚未进入交战区域便已被击落,被击落的无人机数量超过500架。基于战争的内在逻辑,乌情报部门展开了深入探查,最终确认这些雷达源自中国,并非俄罗斯本土生产。
只不过我们要详细来看,据乌克兰媒体消息,俄罗斯用于反无人机的FSTH - LD02和FSTH - LD03两款雷达,从型号层面判断,并非中国军用装备,二者均出自中国浙江风双科技有限公司,属于小型全天候民用雷达安防产品。从该公司网站所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两款雷达符合民用规格,探测距离在5至20千米之间,主要用于探测低空、小型、慢速的无人机目标。它们采用了先进架构,集成了一系列前沿技术,运用有源相控阵天线以及AI辅助目标识别技术,能够探测雷达反射截面积仅有0.01平方米的低敏感度目标。
这款中国民用探测雷达,虽并非尖端技术产品,却能精准捕捉低空、小截面的飞行目标,尤其在对低空无人机的探测方面表现卓越。厂商表示,该雷达具备升级潜力,未来有望探测到更为微小的低空物体。需要明确的是,这款雷达与军用领域毫无关联,俄罗斯若想获取,只能通过民用途径。其售价大约在22万至23万美元之间,定位为"民用安防"领域。该雷达性能接近军用级别,分辨率极高,可清晰区分无人机与鸟群。与俄罗斯同类型的雷达相比,它在性能上占据显著优势,价格也更为亲民,俄罗斯军方选择这款雷达,实在是合情合理之举。
俄罗斯民间从中国购买民用装备,不在中国出口限制范围内。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秉持中立,以最大诚意推动双方和谈解决争端,对俄乌双方保持相同立场,未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装备,也未打破这一原则,即便遭无端指责也未出口军用武器。在民用装备领域,中国无法也不应限制,与俄乌有正常民用贸易往来。冲突期间,俄罗斯通过民用渠道大量采购中国民用无人机等装备,即便有报道称中国民用雷达进入俄罗斯,也非军用设备。中方出口民用装备,未料到俄方用于军事用途,若被用于军事目的,非中方管辖或负责范围。
中国民营企业生产的雷达出现在俄军阵地,本质是现代战争与全球化供应链碰撞的必然结果,因军民两用产品特性难彻底封锁,且第三方转口贸易存在,西方制裁无效。西方对中国无端指责是政治操弄,不顾中国中立立场与管控努力,不提乌军用中国零部件事实,只选有利方面发难。
西方做法无法解决战场问题,还会透支乌外交资源,使盟友失去支持积极性,加剧中立国家与西方对立。战场形势发展下,民用装备频现战场,启示各国:全球化时代,靠技术封锁困住大国不现实,应务实合作堵漏洞。普通人理解供应链逻辑和西方双重标准,比盲目谩骂有价值。
有人疑惑,俄自身有防空雷达,苏联时期野战防空部队装备的雷达和电子干扰设备性能出色,如今为何如此?只能说时代已变。
俄乌冲突超三年,初期俄军未充分重视小型无人机战场影响力,也缺乏冲突后迅速研发部署应对设备的能力。中国FSTH-LD03虽为民用雷达,采用8至12GHz的X波段技术,对雷达反射截面积0.01㎡的小目标,探测距离超10千米。FSTH-LD02工作在Ku波段,对10千米外目标探测误差约5米。持久高消耗战争中,小型民用雷达与造价高昂的大型雷达系统相比,成本极低,战斗损失经济负担小,故而受俄军野战部队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