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亲赴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多国外长争相会见。反观美国副总统万斯黯然离场,不被欧洲盟友看好。这一次,中美两国形象高下立判。那么,慕安会上,中美受到的待遇有何不同?王毅又作出了怎样的表态?
当地时间2月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第一天,受邀进行专场演讲的中国外长王毅和美国副总统万斯,就当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要的面,分别阐明了中美两国对全球变局的看法。不过,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次对外释放的信号截然不同,收获的反响也大相径庭。
从现场发回的报道来看,率先开始演讲的万斯一反常态,没像外界预料的那样聚焦"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或者俄乌和谈议题,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欧洲民主建设。万斯表示,对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欧洲内部,理由是欧洲国家已经背离了"基本的价值",而这损害了西方民主发展。
特朗普重返白宫导致跨大西洋鸿沟持续加深,这其实是欧洲高层早就预料到的结果。然而,谁也没想到,上任不到一个月,新一届美国政府就在关税、外交、政治层面推出一系列不利于美欧关系发展的新政,还在慕安会现场当众给欧洲难堪。也正因如此,欧洲盟友在万斯这番猛烈抨击式发言面前保持了沉默,几乎没给这位美国副总统任何掌声,强势而来的万斯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与"美国专场"沉闷、高压的氛围相比,稍晚时候开讲的"中国专场"就热闹的多了。资料显示,除了就全球多极化进程给出中国建议,向欧洲国家伸出沟通合作的橄榄枝,演讲结束后,王毅外长还就各界高度关注的中美关系问题作出了正面回应。王毅指出,"中美两个大国总不能冲突起来,否则世界就要遭殃。"但王毅外长还强调,"如果美国执意打压、遏制中国,中方必将奉陪到底,坚决回击美国单边霸凌行径,坚决捍卫中国国家主权和正当发展权益。"
有专家指出,王毅外长的演讲中并未出现"美国"二字,但与会各国代表都听得出来国际安全形势紧张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讲结束后,现场嘉宾与中方热烈互动, 纷纷上前与王毅外长打招呼,也是因为从中方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认可了中国政策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国的政策"不会轻易翻烙饼",全球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将始终扮演好稳定剂的角色。
从外交部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14日至16日这三天时间里,王毅外长先后与法国、德国、乌克兰、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外长及国际组织高层举行会见,日程安排相当充实。这更能说明,被各国争相接触的中国,已经有了今非昔比的国际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听到中国声音,更希望中方能为全球和平稳定注入积极力量。
有分析认为,中美代表在慕安会现场享受到的"高下立判"的待遇,反应的是国际各界对两国不同外交政策的不同看法--全球变局下,奉行"美国优先"原则,坚持走霸权主义道路的特朗普政府,正被欧洲盟友逐步远离,因为"关税战""贸易战"只会加剧紧张,激化矛盾;反观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才能助力各国更好地渡过难关。